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制度不合理是假文凭泛滥的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6:00 光明网
罗真如

  据《长江商报》报道,湖北随州曾都区教育局近日发现,该区有132名教师交来假毕业证用作评职称。事发后,该局对这些教师作出严厉处罚。面对处罚,部分教师大倒苦水:“我们年纪大了,学东西很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记者调查后发现,该区教师申报职称需要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水平能力测试证等证件。且各项科研成果、培训进修情况说明、获奖证书一个都不能少。(2006年11月19日《广州日报》)

  评定教师职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种本来纯乎有关业务的东西,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与业务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譬喻一定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外语和计算机过关,相当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如此等等。正是教师申报职称的一些荒唐的要求,才导致了诸如小小的一个区竟然有132名教师交来假毕业证用作评职称的滑稽闹剧。

  没收这些持假证教师的假文凭,把他们师德量化考核作不及格处理,并且三年内不让其再参加职称评定,不能获得任何形式的荣誉和奖励,并在全区内通报批评。这样的处罚对于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仔细想来实在并不过份。但在处理之后,我们的教育当局是否也应该认真思索一番:这么大面积的持假文凭申请职称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究竟在何处?在评定职称的程序中,如果不是主要看这个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只是看重一纸文凭,只是注重一些与日常教学关系不是很大的所谓一大堆资格证书。那些天天站在五尺讲坛的教师,迫于种种客观原因,不造假才怪。

  显而易见,正是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才最终导致假文凭的泛滥成灾。其一,教师职称与个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术声望甚至社会上的话语权等息息相关,有了相应的职称,教师基本上等于进了保险箱;其二,教师职称评定依据,通行的作法是看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水平能力测试证、发表论文数量、获得相关奖励等“硬指标”,没有这些东西,无论这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得再好,实际工作能力再强,也只能面对职称徒叹奈何;其三,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对计划体制下的职称评审体系有所触动,但论资排辈的陋习依然在一些部门久盛不衰,并成为这些部门人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导致了各式各样假冒不同职称的人员以合法的身份充斥教育部门,中学高级教师,连一节课从未教过,这样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时时见诸报端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也给那些指望投机取巧者提供了样板。在这种制度设计下,一些教师不铤而走险造假弄假才怪。

  面对132本假毕业证,如其一味地去责备、鞭鞑可怜的教师,倒不如去认真反思时下的职称评定制度。只要现实中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文凭”作为敲门砖、垫脚石,成了知识和能力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志;只要整个社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才观,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在评定职称的时候依然“唯学历论”而不是注重真才实学;只要附在职称上的利益依然还那么丰厚,有了职称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钞票、好处、地位;那么就会刺激了人们为了获得相关职称不择手段,假文凭泛滥就不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