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132名教师造假文凭该打谁的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20:00 光明网
陆志坚

  随州曾都区教育局近日发现,该区有132名教师交来假毕业证用作评职称。事发后,该局对这些教师作出严厉处罚。面对处罚,部分教师大倒苦水:“我们年纪大了,学东西很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11月19日人民网)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竟然也玩起了弄虚作假的伎俩来骗取职称,显然,其师德考核就交上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然而,面对众多五六十岁造假老教师“都是环境逼出来”的

苦水时,我们谴责的板子仅仅该打他们呢?那么,还有谁该对此负责?

  其一,考核体系的“唯文凭论”是造假的根源。可以说,长期以来,在教育系统文凭是教师说话最具份量的“靠山”,水平高不高、能力强不强、业务精不精,只要有一张叫得响的文凭,就能证明你行。否则,不管如何“桃李满天下”、取得了多少荣誉,没有了文凭支撑一切都是空话。前不久,在全国略有名气的甘肃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代课老师惠志敏就因少了一纸文凭,代课了21年还只得卷起铺盖走人。无疑,当文凭成了决定教师出路的唯一依据时,各种弊端便显而易见。

  当然,笔者并不反对将文凭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依据,但绝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便扎根农村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完全能胜任中小学工作,如今临近退休之时,再拿文凭来稀量其工作优劣显然是赶鸭子上架——不去做假又怎么办?完善考核体系,从单一的文凭论中解脱出来,注重实绩,应该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难咎其责。在文凭与教师工资没有分离的体制下,还有这么多老教师没有拿到应有的毕业证、继续教育证、计算机证、水平能力测试证等证件,只能说明教育主管部门漠视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没有按计划、分步骤地将这些长年奋战在一线的教师送到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因而,与其说是132名教师无奈之下造假,不如说是教育主管部门失职,他们理应为此感到羞耻。

  据悉,曾都区教育局近日对持假证教师下达了处罚决定,即三年内不得再评职称,且不能获得任何形式的荣誉和奖励,并将在全区内通报批评。这种处罚看似无可挑剔,可教育局自身又反思了什么呢?

  记得惠志敏事件披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同情之声如潮。那么,对曾都区这132名五六十岁的老教师造假案,难道我们不能同样发出同情之声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