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令人瞩目的嬗变———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3:56 山西日报

  “天变蓝了,地变绿了,路变宽了,城变美了。”这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晋城,也是南来北往的客商眼中的晋城。

  眼下已是初冬,但漫步晋城街道,放眼望去,道路两旁依然绿意浓浓。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城市社区,记者看到的是群众满意的笑容,听到的是群众开心的话语。触摸晋城发展的脉搏,我们分明感受到“和谐”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居住环境之变:由“黑”到“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晋城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度时期,“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成了这里经济发展的写照。“煤堆上是立不起文明城市的。”晋城市委书记李雁红说,“建设和谐晋城,首先要发展经济,但不是简单抓GDP,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大力气、大功夫,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年初,晋城市提出,未来五年,全市GDP在每年增长12%的同时,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25%以上,单位GDP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40%,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走进市区的“百丽园”,人们游玩碧水之上,徜徉绿树之下,好不惬意。正在休憩的张大爷说:“过去,贯穿市区9公里的东西两河,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四处飞,居住两边的群众连窗户都不敢开。”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晋城市在短短两年间,投资2亿多元,拆迁29万平方米,动用土石方90余万立方米,建设安置用房24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7.3万平方米,将昔日的“龙须沟”建成了一个水清草绿的城中美景。

  如今,晋城的市民买房子,首先要看社区的绿化环境。“绿”已经成为晋城人居环境的主色调。晋城造“绿”不是简单的荒山绿化,也不是简单的种草种树,而是将全市镇村进行绿网大覆盖。市里拿出上亿元,不仅使市区绿起来,而且还对环市区、环县区、环城镇区进行绿化,同时,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也绿起来。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生态园林村939个,20多个村名列全国绿化千佳村。

  晋城从2003年起启动了“蓝天工程”和“碧水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建起了污染源监控系统,对工业污染的排放进行24小时监控,使市区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807吨,粉尘排放量减少1.1万吨;投资1.3亿元建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投资2.3亿元改造河流,使城市水域功能区水值达标率达100%。

  矛盾调处方式之变:由“堵”到“疏”,减少纠纷,化解矛盾,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在矛盾调处中,晋城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摸索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高平的“四级六步调解”,阳城的县级“三落实一查究”、乡镇级“三排查一包案”和村级的“三及时一调处”及城区的“三调处”等,这些办法虽然不同,但结果却一样,那就是使“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筑起了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晋城各级党政领导变“上访”为“下访”,实行包点联系制度,定期进行调查访问,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有效解决。对于调解难度大,疑难复杂的民间纠纷和一些容易反复的纠纷,则采取召开听证会公开解决的办法,使当事人口服心服。据了解,全市现有人民调解组织2500多个,人民调解员3万余人。几年来,全市共有数万件纠纷成功调解。

  晋城市一方面畅通现有的诉求渠道,另一方面拓展新的更加有效的表达和诉求渠道。除了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外,他们充分发挥媒体联系广泛的作用,让广大市民“谈话”有地方,“倾诉”有人听,“诉求”有回音。

  农民工杨艳梅给《百姓热线·纠风台》打了个电话,被拖欠的3770元工资就如数拿到。几年来,晋城市广播电台开办的《百姓热线·纠风台》栏目接到群众来电来信反映的困难问题近3000余件,答复率100%,落实率85%。

  晋城市纪监委、行风评议办、纠风办与晋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的评议栏目,又一次搭起群众与政府官员的“直通车”,开办3年来,先后共有60多个单位主要负责人面对面听取民声民意,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电视《阳光政务行》、报纸《廉政聚焦》一个个栏目的开办及市委、市政府拨出100余万元专项资金,新成立的市信访法律服务中心,让民情更通达,民心更顺畅,让大量的社会矛盾随着问题的解决而雪融冰消。

  分配机制之变:由“取”到“予”,办实事,解忧愁,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成果

  我省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黄华街改造工程是晋城市的一大手笔,工程投资9亿元,动迁面积60万平方米,动迁人口1万多,日前已有2631户居民从昔日的残宅陋巷搬入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区,享受着舒适的生活。

  “小小的厕所问题”曾气走了外商,苦恼了群众。晋城就把这“小小的问题”搬到政府办公会上进行专题研究,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2003年,市政府拨款400万元,首先在市区繁华路段修建了8座公厕和垃圾收集站一体建筑。2004年,又继续把公厕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再次投入1000万元修建20座公厕和17座垃圾收集站。

  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晋城在市区实施“畅通工程”,先后开通8条城市道路,新增总里程8.3公里。在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到目前,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505公里,全市乡镇油路通达率达到98%,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96%,形成了内通外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翟凯军,泽州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因患脑瘤,债台高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后,两年报销了21730元住院费,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晋城210万人中有170万是农业人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一直是老百姓最烦忧的事。晋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有5个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农民总数达到124.986万人,累计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减轻负担344.78万元。

  为构建保障体系,晋城市财政拿出600万元和200万元分别用于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截至目前,共为31132名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2127万元,为44653名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681.4万元。

  为了解决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市委、市政府将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动员单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拿出新增可用财力的一部分用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出向困难人群倾斜的灵活政策,他们还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购买公益性岗位来安置,截至目前,共帮助57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近日,晋城市又启动了“零就业家庭援助计划”,确保在年底前市区所有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本报记者方永利本报通讯员李东平闫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