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杨虎城为何离冯附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6:08 华商网-华商报

  

杨虎城为何离冯附蒋?(图)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在西安视察部队。右为杨虎城,杨后是张学良

  

杨虎城为何离冯附蒋?(图)

  杨虎城将军对十七路军训话

  杨虎城善治军,一盘散沙的部队在他手里,很快就恢复神勇,不由人不折服称奇。

  或许正是看中这点,当年,蒋介石、冯玉祥曾争相拉拢杨虎城。杨虎城最终离冯归附了蒋介石,当时的他出于何种思量?而此过程中,又有哪些故事和周折?

  历史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在时空的另一个纬度。我们试图从各个方面追寻、还原,试图让这个鲜为人知的坐标点清晰些,再清晰些。

  肃清军纪枪决吸大烟团副

  鲁南剿匪当地“杨军林”犹在

  去年,文献专题片《杨虎城将军》开始拍摄。其中,杨虎城在鲁南剿匪、平定一方的历史是让摄制组最兴奋的点之一。

  “我们去了山东莒县,那里没有人不知道杨虎城的,很多百姓给孩子起名都叫‘虎城’,来纪念将军。”日前,该文献片的编导宋书云向记者感慨,杨虎城在鲁南的影响出乎摄制组预料,在当地还有一个“杨军林”,是杨虎城部队牺牲士兵的陵园,用来纪念杨虎城部队在莒县大店镇一场剿匪战斗中牺牲的42位官兵。

  这支从陕西来的剿匪部队,造福当年的鲁南一方,实在是太有威望了。然而,却少有人知晓,就是这支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在开赴剿匪一线的前几个月,还军心涣散,一盘散沙。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院雷云峰长期从事杨虎城将军的研究工作,几经考证后,他在编著的《爱国将领杨虎城》一书中描述:“自杨虎城于1928年4月出国后,第十军(杨虎城部队)处境相当艰难,险象环生,不但长期衣食无着,一度连驻军基地也被迫让出。部队内部又发生严重争权夺利问题,一些军官甚至染上抽大烟的恶习。”

  迫于种种原因,杨虎城1928年4月离开他的军队远赴日本,这之后,军队内忧外患集中爆发,无一人能彻底收拾。同年底,经过多方周折,杨虎城回到山东临沂自己的部队,部队才重新有了“中心”。

  乱作一团的军队短期内得到有效整肃,杨虎城推出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军措施,在今天史学界仍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推崇。

  记者看到一份《陕西文史资料》,当中收录了当时一些军官如李百朋、韩寅生等人的回忆录。其中详细介绍说:杨虎城在回到部队的第二天,即集合全体官兵训话,提出口号“不扰民,不害民,爱护民众”;“在一次会上,师参谋长王一山因迟到被罚立正。又在一次操场上,因第三旅迟到,参谋主任仲兴哉被罚跪……杨将军亲自带兵搜查,查出九团团副刘顺和烟具,遂立即扣押。翌日在操场上宣布并出示烟具证物,将刘顺和以违抗命令,当场枪决,一军皆惊。从此人人皆惧,烟毒得以肃清。”

  着意拉拢蒋介石电报问病况

  装作同情冯玉祥推诿拒援助

  当时的杨虎城部队隶属于冯玉祥集团,杨虎城前往山东临沂整肃部队以备剿匪正是冯的旨意。但同时,杨虎城又主动要回几名陕籍黄埔生到部队中任职,史学者说:“此举是取信于蒋介石。”而恰在这一时期,原本义结金兰的蒋介石、冯玉祥为各自利益之争,冲突日显。

  杨虎城百年之后,他的秘书米暂沉揭晓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杨虎城在日本期间,一直由米暂沉陪同。1998年,米暂沉所著的《杨虎城将军》一书出版,书中披露道:“冯玉祥一面辗转派人去东京促杨虎城回国,一面直接打电报促请他回国整顿部队。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也给这位从未谋面的杨军长打来电报,除慰问病况之外,并促其早日回国。这个电报是由南京政府驻日本大使馆转的,因杨虎城在东京不公开和人来往,与南京驻日本的使领馆更无接触,故电报没有转到。以后南京方面的朋友来信,方知道有这个电报,但他也没有到大使馆询问。”

  原来,冯、蒋不约而同瞄准了杨虎城和他的部队,着意拉拢。

  1928年11月,杨虎城回国。米暂沉回忆:“杨虎城到南京之后,立即去见冯玉祥,冯对他非常客气……并指示杨虎城率部队开往胶东,准备剿匪……杨虎城到南京既没有也不便和蒋介石系统发生接触。到了他快离开南京的时候,有一天意外地收到何应钦送来的一份请柬,约他吃饭。何冠冕堂皇地对杨虎城恭维了一番,并谈到蒋介石对他如何关切及电促其回国的情况,最后送了一份密电本,让他以后与南京方面多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蒋、冯,杨虎城究竟是怎么打算的?

  了解到杨虎城在日本时,曾与连瑞琦一起商拟回国发展计划。于是记者多方查阅有关连瑞琦的资料,终于在连瑞琦的一段回忆录里,看到这样的记述:“……杨又提出要脱离冯玉祥,我问脱离冯以后那部队归谁,杨说归蒋,直属南京中央。我说,这不是投降蒋介石反革命派吗,我不同意。杨说:‘新旧军阀都是反革命,蒋反,冯也反,脱离这个反革命,归降那个反革命,都一样的。归蒋后,可以利用其地位,壮大自己的力量,到西北的机会多些。’”

  种种迹象表明,在回国之前,杨虎城已决定归附蒋介石。

  而这种归附的目的,是为了给已处窘境的“陕军”开辟一条发展壮大之路。

  此处还有一个小故事,可见当时杨虎城与冯玉祥关系之一斑。

  他们的关系彻底破裂之前,杨虎城为了部队的给养,曾派负责联络工作的李志刚直接找冯玉祥申领军需用品,却遭到推诿。

  《陕西文史资料》收集了李志刚的《回忆杨虎城将军和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一文,李志刚说:“后来我去开封见冯。冯装作同情杨部的困难,告诉我说:‘虎城部队的困难,我是知道的,但中央没有他的部队的经费预算,这点维持费还是我在第二集团军内部挖肉补疮来拨付的,希望你把我的苦衷转告虎城。你既然来了,我就打电报给孙良诚对费用和子弹酌量多发些。’他是把过推于蒋介石,把功劳归到自己。我又跑到泰安,向孙良诚多领了一万元,又领了一些子弹,解回临沂。我把冯的话说与杨听,杨冷笑着说:‘冯先生这一套,我算领教够了!’”

  当然,永远无法考证的是,是先有了杨虎城归附蒋介石的决心,还是冯玉祥的态度促成了杨虎城最终的决心。

  对冯死心冯嫡系部队见死不救

  离冯附蒋杨虎城心中怀理想

  杨虎城临沂整肃军队,全军面貌便迅速改观,战斗力大大增强。1929年2月,杨虎城亲自率领部队,全线投入剿匪战斗。

  当时胶东土匪十分猖獗。资料记载称:“惯匪刘桂堂有人枪六七千,盘踞沂蒙山,以莒县为大本营。张宗昌残部顾震有人枪四千,盘踞诸城一带。两股巨匪联和,在鲁南各县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数月间,杨虎城部队即荡平鲁南,彻底肃清匪患。长期受匪患蹂躏的鲁南民众重获安定,他们对亲民爱民的杨虎城热烈拥护,大加赞扬,以至后来闻听杨虎城要奉命离开山东消息后,纷纷自发组织起来,苦心挽留。

  冯玉祥此时发来嘉奖电:“诸城,杨师长虎城弟鉴:……吾弟智勇兼胲,体用悉备。治军则严明丕著,作战则胜算独操。此次剿匪,鲁南勋劳,克举战胜,攻取所向无前,殪兹丑虏,歼厥凶魁。喜慰之余,弥深敬佩。着奖该师洋一万元,营长以上军官有殊功者,并准电报数人须给革命奖章……”

  冯玉祥的此番嘉奖其实“用意不纯”,这已经是史学界的共识。因为杨虎城所打垮的刘、顾等匪众,都有蒋介石颁发的委任状。所以剿匪对冯玉祥来说,无异于砍掉了蒋伸向山东的两只手。

  蒋介石对杨虎城剿匪的速战神话刮目相看,“也派员前往视察,向杨表示好感,特加笼络。”

  1929年4月,蒋、冯关系濒于破裂。冯遂下达“时局不靖,集结兵力,缩短防线”的命令,要杨虎城由山东向河南转移。杨虎城未听命。与此同时,何应钦来电:“胶东匪氛未靖,地方治安可虑,该部应即驻防原地,维持秩序,所有部队经费、番号等问题,中央当负责解决,诸希来京面谈。”

  杨虎城到南京见何应钦,然后见到蒋介石。蒋介石面授杨部番号为新编第十一师(后因与四川赖心辉师番号相重,遂又由南京政府电令改为新编第十四师)。可见,杨虎城“离去冯”意决。

  杨虎城归附蒋介石的举动,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专题片《杨虎城将军》的编导宋书云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杨将军的这一大动作,有其不得不为之的客观原因。”

  所谓的“客观”在于,杨虎城军队是冯军中的杂牌军,不仅部队给养得不到保证,还常常被推到第一线作战。“冯玉祥也想借别人之刀来消灭这支杂牌军。”宋书云说,如在商丘大战中,杨虎城的一个军抵挡直鲁联军6个军的围攻,生死攸关时刻,冯玉祥的嫡系部队竟临阵脱逃见死不救,“这对杨虎城是一个极大的伤害,也促使杨虎城下定决心离开冯玉祥。”而此时南京方面表示,只要杨虎城附蒋,“部队番号、经费,中央当负责解决。”

  这再次说明,杨虎城依附蒋介石,是为解决部队的生存和前途问题。

  “杨将军的这次大动作,也是在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军阀混战、维护国家统一的理想。”有关学者还分析到,在当时的形势下,只有蒋介石有力量摧毁其他新军阀,只有依靠蒋介石,杨虎城才能实现进军陕西、经略西北、联合苏联、南北团结的大西北主义的理想。本报记者康正

  ■专家观点

  杨虎城率部离冯附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北伐战争之后,新的军阀派系形成,孙中山先生的逝世使国民革命军难于统一,各怀异志。1927年2月,在于右任、冯玉祥等人的一再促请下,杨虎城为谋求陕军的壮大而就任国民联军第十路军总司令,开始隶属冯玉祥部。但杨虎城自始就保有足够的独立性,并不想也不能依附于冯玉祥。冯玉祥部本身就鱼龙混杂,对杨虎城部也只是利用其作战而并不关心。“四一二”之后,冯下令“清党”,杨虎城反而接纳安排了一批原在冯部上层的著名共产党人,表现了与各派反动军阀不同的特立独行,加深了与冯的矛盾。

  1929年1月,由蒋介石一手操纵的南京军事缩编会议和3月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使早已明争暗斗、争夺利益的国民党各派间矛盾激化。1929年4月,蒋、冯破裂,冯玉祥调杨虎城部移防河南准备与蒋集团作战。杨虎城审时度势,拒不执行充当炮灰的命令,摆脱军事上进退维谷的不利局面,同时,脱离冯部以便整顿军队,谋求出路。此时的杨虎城面临艰难的处境,一方面军阀大战即将爆发,势单力薄的陕军夹在各军阀之间,稍有不慎倾归败亡;另一方面部队的编制、军饷两无着落,军中保守势力又对共产党人在军中势力的日益增长日渐不满。苦闷中的杨虎城艰难选择,他利用蒋介石为其增编发饷,使他能率军回乡。

  离冯附蒋是大革命失败后,杨虎城为图日后大计而做出的权宜之策,旨在保存实力、主政陕西、壮大自己、经营大西北,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之国民革命理想。虽后事未竟,却也使陕甘能获和平建设,“西安事变”得以成功。由此看,杨虎城将军离冯附蒋是以智而成功的,有益于现代中国历史。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副处长雷学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