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河北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专题 > 正文

评论:不“溺爱”的市场孕育更多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8:20 长江商报

  本报评论员宋金波

  事实发展如我们所愿,湖北省质监局对全省范围内23家企业50批次产品的抽检报告显示,合格的蛋品达到49个批次,包括“神丹”蛋制品;也如我们所料,“涉红”公司已被勒令停业整顿,正在全力追缴封存并销毁其产品,计划对喂养了苏丹红饲料的家禽予以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

  从苏丹红到多宝鱼,食品安全信用危机将这个11月变成多事之秋。调查表明,国内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已萎缩到50%以下。从什么都敢吃到什么都有点不敢吃,国人与食品之间的关系,从未如今天这般紧张。显然,我们还有理由将怀疑的目光推及更大领域,如化妆品、保健品等。

  产品安全事件往往会导致产业受到巨大损害,甚至灭顶之灾。在指控和质疑面前,不接受指控、试图置身事外的企业,其表现总是相似,尽管结局常常不同。不少企业矢口否认新闻报道,或通过“专家之语”为自己辩白,包括每天吃1200多个红心蛋或日食300条多宝鱼方产生危害等。自己产品中含

苏丹红,硝基呋喃类化合物……这样的有毒物质,却能信誓旦旦说产品“很安全”,这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假如此前提成立,那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岂不是在无事生非?

  某些企业的类似表现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在腐蚀着社会的信用支撑,而信用是维系市场交易的基本链条。所有试图欺骗掩盖真相的行为,最终都是在透支整个产业的信誉,那些捞一票就走的企业是在盗取合法经营、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的信用资源。在危机中,他们造成的损害往往最大。有些专家的应景之言,更是透支着整个社会的良心。产品、养殖户、消费者、经销者、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仔细一想,最后谁都是产品安全的受害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永建认为,

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部门利益博弈造成监管漏洞(《京华时报》)。在市场经济建立初始、还在完善之中的时候,对企业的监管乏力(更何况溺爱纵容了),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企业背后的力量是资本和利润,而资本的本性,我们可以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看起。对于包括食品企业在内的监管,不妨从一开始就把这些企业当成随时可能失控的猛兽,不再局限于产品生产的后半段,也许效果会更明显。

  包庇溺爱不能造就真正强大的现代企业,这条规律已被无数次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权威信息发布,并将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及时告知公众,是明智之举;能直面问题而不首先考虑“产业保护”,更是可贵的进步。这样的市场会给我们更坚强的信心,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才孕育着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详见本报近期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