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2006感动中国专题 > 正文

评论:捐出百元大钞的乞丐可以感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10:09 浙江在线

  23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乞讨得来100元,乞丐转手捐病友”,残疾乞丐陈春伟的举动引起市民和网友的热议。“她比我更可怜”,23日下午,在东门阳光酒店前的人行马路上,残疾乞丐陈春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捐款动机。对陈春伟的善举,得病网友玲玲的母亲并不知情,她很是犹豫,“我怎能要残疾乞丐捐的钱呢?”前日在募捐现场的网友魏先生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惭愧,他称因此前被伪装的乞丐骗过,很少会给乞丐钱,以后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乞丐。(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这个名乞丐叫陈春伟,来自河南驻马店,从小因病残疾,20岁的他身高不到1米。11月20日他在深圳乞讨的时候,一个老外捐给他一张百元大钞。谁想,10秒钟之后,矮小的陈春伟站起身子,一瘸一瘸地走近30米外的募捐箱(多名网友为一个得病女孩组织的募捐),将刚刚所得的百元大钞塞进募捐箱,随即在众人的注视和掌声中转身离去。“太不可思议了,当时很多人就哭了。”亲历现场的网友八分斋对记者说,数位网友赶紧掏出相机,记录下了那一幕。随后,网友们和围观的路人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在网上,所有跟帖网友没有不感动的,他们用心酸、感动、流泪、惭愧等这样字眼表达他们的心情。我们也同众网友的心情一样,感慨万千。这起感动大家的“突发”事件带给人们的思考实在太多。

  我们注意到,捐给陈春伟百元大钞的不是国人,而是老外。为何是老外?这不是偶然的。可以推测的理由是,这名老外富有爱心;他没有看到中国媒体有关假乞丐的新闻报道;也没有看到一些人提醒上当受骗的“善意”警告;更没有看到一些地方出台的禁乞令、限乞令等。所以,耳目“闭塞”和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老外,看到了“身高不到1米,上身赤裸脚穿拖鞋身材畸形”的陈春伟,就拿出钱包,捐出百元大钞。

  试想,如果这名老外经常看到假乞丐的新闻,经常看到一些地方“善意”的提醒,也许就不会捐钱了。可事实上,这名老外遇到不仅是个真乞丐,还是个富有爱心的乞丐。陈春伟说“就是很多人不相信我的身世,以为我说的是假的,或者以为有人控制我”。在媒体和政府经常提醒市民谨防上当受骗的情况下,陈春伟的话,无疑是一个回应,而在这个弱势群体话语权相对薄弱的舆论环境下,有关乞讨方面的政策,乞丐难得有这样的表达机会。陈春伟的话说明,我们不能因为有假乞丐的存在,就漠视真乞丐的生存方式。

  爱心不在于财富多少、身份高低。对于乞丐来说,百元大钞不是每天都能收到的——陈春伟可能要为之进行许多天的乞讨,甚至要付出遭白眼、受驱赶等代价。但“和爸爸每天睡在屋檐下”,用“一床被子”,“一般早上都不吃饭的”的陈春伟尽管非常需要这百元大钞,竟转身把它捐给了别人。这太令人感动了。对于富人来说,一张百元大钞不过是财富的多少分之一而已,而对于陈春伟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捐出后就成零,甚至负数——意味着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不是作秀,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所有财富捐出来呢?

  随着媒体的跟进,陈春伟会感动越来越多的人。有网友推荐他当选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物。感动中国的草根阶层人物越来越多,比如去年农民工当选。这说明感动中国这个舞台更加包容。那么,今年央视感动中国漂亮演播大厅里,能不能让一个残疾的乞丐去呢?和众多的网友一样,我们充满期待。如果一个乞丐当选感动中国,无疑是对弱势群体义举的重视,不仅使得这个感动中国的平台更加广泛,而且还能唤起人们对整个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利于社会对这个群体倾注更多的关怀。可以说,意义非常深刻。

  探讨陈春伟为何这么慷慨,还有更层次的意义。捐款的原因,陈春伟说,她的病让他“想起了我以前的时候,还想起了弟弟”——陈春伟只是朴素地表达了单纯的想法。我们认为,更深的原因是,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陈春伟更能体会到她的苦楚。而这种苦楚,是其他群体的人无法感知的,更是那些坐在漂亮的大房子里,或品着山珍海味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所以,他才会产生由衷的同情。生活中我们需要太多的换位思考,需要太多的用设身处地的方式来考虑对方,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同情。

  和谐权作为一个新名词被提出,我们认为,如果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如果都能换位思考,体会到对方的难处和出境,那么这个社会的和谐就在我们身边。在被记者问及捐款一事时,陈春伟说“快走到捐款箱的时候,我哭了,被自己感动得哭了”。在此,我们想告诉陈春伟的是:陈春伟,你知道吗?大家都跟你一样,被你的行为感动哭了。


作者: 王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