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丰子恺是个任性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05:04 今日早报

  女儿丰一吟杭州聊父亲

  丰子恺是个任性的人

  □本报记者 马良

  杭州北山路的拐弯处、孤山的对门,她说,那儿曾是她的家。

  如今,几十年前的小平房早就难觅踪迹,那个拐弯也不知从何时起消失了,可她依然认得出门前的那几棵梧桐树。那时候,她的父亲常常“在湖畔小屋里饮酒。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

  她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

  昨天下午,丰子恺的小女儿丰一吟来到杭州晓风书屋,与读者见面。这位已经一头鹤发的七旬老人,和记者聊起西湖边的那段年少时光,神情像极了当年父亲笔下那个稚气未脱的她。

  有关杭州——家门口的梧桐树还在

  今天的皇亲苑,曾经叫皇亲巷,1934年到1936年,丰子恺一家曾租住在此。虽然已经大变样,但在原址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一块丰子恺艺术碑,上面是丰子恺先生的漫画。

  听说,杭州要为丰子恺建一座塑像,丰一吟又热心地送来了父亲的侧面照和众多资料。

  “那时候,我曾在皇亲巷附近的宝极关小学上学一学期,那时的我刚从老家桐乡石门镇来到杭州。老家的学堂是复式教育,一个教室里几个年级一同上课;在杭州,我突然接受正规的教育,很难接受。第一次看到油墨考卷和课程表,我怎么都看不懂。”丰一吟回忆说。

  抗战胜利后,丰一吟再次随父亲从重庆回到杭州。那时,丰子恺一家就住在北山路上,“那是三间小平房,父亲就天天画画、吟诗、喝酒。虽然房子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依旧认得门口的那几棵梧桐树”。

  丰一吟当时就在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读书,“可我不喜欢画画,还常常跑去东坡路的大世界看京戏,后来我自己在学校里演京戏。不过,父亲从来也不管。”

  可就是这个当年不喜欢画画的小女儿,在丰子恺去世后,却最终成了众多子女中,惟一的丰子恺漫画的传人。

  “如果知道会走这条路,父亲在世的时候,多向他请教该多好啊!”丰一吟无限感慨。

  有关漫画——成为父亲漫画的传人

  当年调皮的小女儿,如今为了整理研究父亲的作品而“孤军奋战”着。采访中,丰一吟时不时地掏出那个大号通讯本查电话。“我现在的状态实在与一个78岁的老人不相符合,交往的人太多太多了,光通讯录就这么大一本。”

  年轻时,丰一吟一直从事俄文翻译工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她才下决心用余生的时间来研究父亲和他的作品。也是从那时起,丰一吟开始临摹父亲的漫画。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如今的丰一吟已能够较为老练地表现出子恺漫画的风格,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有人说,父亲的散文比他的书法好,而书法又比画好。我认同这种说法。所以,我在78岁高龄,又开始学习父亲的书法。”丰一吟说,临摹字比画更难,所以她已经形成习惯,先把题字临摹好了,才开始在纸上临摹画作。

  除了临摹、整理父亲的作品,丰一吟也开始写回忆录《我和爸爸丰子恺》,“已经写了五六万字了。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写这个书稿。写完才开始吃早饭。我必须把它们写下来,因为有些事只有我知道”。

  丰一吟告诉记者,这部书从她出生写起,但她年纪大了,怕自己会“近事遗忘”,因此,现在的她正在写父亲晚年的故事,“写完后我再倒叙写早年的事情吧”。

  据悉,这本书明年应该会与读者见面。

  有关父亲——

  他是个任性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丰子恺是个了不起的人。可是,一提到对父亲的印象,丰一吟却哈哈大笑:“再伟大的人也是一个普通人啊,我觉得父亲很任性呢。有一次,父亲费了好大劲才在炭盆里把木炭架好。正烧得旺,外婆来了,夹了几根木炭放到火炉里。父亲知道后很不高兴,因为外婆把他辛辛苦苦搭好的木炭弄坏了,仿佛破坏了他的艺术作品一般。他自己的小天地,也不允许别人乱动。”

  “对创作也一样,父亲总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风是从来没有人画过的,写字、写文章皆是如此。我想,如果不是那么任性,或许他也做不出事业来。”

  在丰一吟眼里,父亲还是一个留不住钱的人。“有钱的时候,他就很慷慨,他甚至说,‘钱多了要叫的,得赶紧用掉’。于是,他会在上海包个小车,带上我们一家人一起到海宁看潮。”说完,丰一吟又孩子气地补了一句,“其实,那年的潮水真不好看。”

  丰一吟回忆说,由于父亲花钱太大方,以至于在战争年代,因为没有钱,还是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压岁钱,给父亲逃难用。

  不过,丰子恺在语言方面的天赋却让丰一吟非常佩服:“他自学俄文,仅凭一本薄薄的《俄文四周间》,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读高尔基、屠格涅夫的作品了。”

  “钦佩父亲吗?”记者问。

  丰一吟再次哈哈大笑:“家里人太熟悉了,作为女儿根本没什么钦佩的。直到父亲去世后,研究了他的画作和书稿后,我发现他研究的东西太多了,自己沿着他的轨迹走实在太吃力,于是慢慢了解父亲,也开始真正钦佩父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丰一吟淡淡地吟了一句诗,为她与父亲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26113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