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流浪老人:管一时,更要管一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06:00 光明网

  新华社11月19日报道,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火车站、步行街和一些旅游景点的附近,不时可见衣衫褴褛的老年乞丐。救助工作者劝导乞讨老人去救助站,对方则回答:“你能管我一时,管不了一世。”救助工作者表示,可以和当地政府联系,给安置个养老院,这些老人往往回答“乡里、县里都没人管”,而“这些话有的是瞎编的,有的是真实情况”。

  冬天来了,天寒则加衣求暖是人之本能。因此如果能够吃饱穿暖,谁会以年老体弱之躯乞食于闹市之间,流转于寒风之中?报道中那些“抖动的手”,真实地诉说着这群老人的窘境。无论如何,这些“抖动的手”是“瞎编”不出来的,也是需要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美德的我们感同身受的。

  “你能管我一时,管不了一世。”老年乞丐出现的地方,说出了社会救济机制不完善之处。依照规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10天,随后要将他们返回到家乡。虽然有规定,流出地政府要对流浪乞讨人员负领回和安置责任,但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兑现”。在报道中,救助工作者问一位73岁的乞讨者:你们县政府、乡政府不管你们吗?大爷脱口而出:谁还管我们?乡政府总向我们要钱!

  在报道中,新华社提供的这两组数据,很有说明一定的问题: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去年对全国72个行政村的10401名农村老人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他们人均年收入只有650元,三餐无保障的占5%,93%的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人没有替换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67%,大病住不起院的高达86%.与此同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群的比例高达79.5%,其中很多是老人。

  这些数据,以及那些在寒风中“抖动着手”的老年乞丐,喻示的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现状?《论贵粟疏》曾有云:“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君安能以有其民哉?”如果放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解析,就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种“管一时”的救助机制,更需要一种能够“管一世”的社会救济机制。这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整套社会机制。

  不可否认,政府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而且就在前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中国老龄化问题正在变得突出,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将难以为继,他同时表示:“目前是中国实施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掂量掂量一下这个“最佳时机”的分量。的确,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的践行之需,还是中国的财力已能担当,抑或是中国的老人问题时不我待,总之,抓住这个“最佳时机”,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老有所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要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正像有关专家所说,单靠老人亲属不行,单靠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也不行,国家必须在这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最严格的专款专用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机制,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同时,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更多更好的学校、医院,还应有更多更好的敬老院。也就是说,农民养老方式必须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

  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能否适应一个处于“银发浪潮”

  的社会,能否早日建立起一种覆盖面广泛的养老保障体系,直接反映着能否实现“让人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目标。

  或许,对人性来说,难免会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但对社会的运行机制来说,提供可以“管一世”的保障体系,却是政府应尽的伦理责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