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幕阜深处亮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08:16 红网-湖南日报

  

幕阜深处亮起来

  黄泥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刚通电的教室里上课。汤笛声 摄

  本报记者 李伟锋

  11月1日上午10时,平江县板江乡双家村陈宏平,轻轻合上家里的电闸,房里的灯管立刻发出耀眼光芒,整个屋子顿时亮堂起来。从此,地处幕阜山深处的6个乡镇的4300多户“无电户”用上了电。

  板江乡黄泥村通电时,村民们自发地杀猪宰羊,放烟花鞭炮,吹唢呐、打锣鼓欢呼庆祝村里通电。很多村民家门上都贴上了“户户通电暖民心,家家光明感党恩”对联。通电当晚,村民围坐在平江电业局捐给黄泥小学的电视机前,看了一整夜的电视,完全被外面的精彩世界深深吸引。黄泥小学三年级的韩泳玲同学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电,黑板上的字清晰多了,在家里做作业再也不用担心鼻子和脸被煤油灯和蜡烛熏黑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截至去年底,省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内仍有1.67万户农民没有用上电。其中革命老区平江县就占了近30%。今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与省政府签署《会谈纪要》,全面启动湖南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省电力公司投资4亿多元,决定点亮山乡的“万家灯火”。

  初夏时节,一支支“户户通”施工队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开进了平江的6个乡镇。无电户大多处于偏远山区,施工环境复杂。电力职工迎难而上,风餐露宿,施工现场不通车的,就徒步前行;设备运输不能用机械的,就靠人拉肩扛。有时往山上运送一根电杆,需要十几个人一整天甚至几天的时间。村民听说村里在架电杆,拉电线,好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纷纷赶了回来,与施工队一起挖洞、栽电杆、牵电线。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三个多月。村民说,我们盼电盼了几十年,现在党和政府帮我们实现这个愿望,我们自己也应该出份力。

  无电户平均每户工程投资高达2万多元,且用电不多,供电线路电能损耗大,施工成本和供电成本高。但“户户通电”工程是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民心工程”,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维建说:“我们就是要为穷乡僻壤打开一扇开拓视野的窗户,为农民兄弟提供一个走向富裕和现代文明的新起点”。

  电通了,山村亮了,村民的心里也亮堂了。从湖北恩施嫁到黄泥村的朱星把当时作嫁妆的电视机,从寄存的亲戚那里搬进了山里自己家,顺便还带回个电饭煲。刚刚通电的岑川镇高形村,村民李军款、谢得清等8户人家买回了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钟丙康买回了豆腐磨浆机,开起了豆腐作坊;李国如、李升如兄弟买回了电动木材加工机器,准备办个竹木加工厂。村主任李原湘给记者算了笔账:原来没电,村里丰富的木材和南竹资源不能进行深加工,木材每立方米只有150元,南竹每担只有15元。现在通电了,通过机械加工后,木材每立方米可卖560元,南竹每担可卖35元,这两项村里每年可增加收入80多万元。现在村里正在与外地客商联系,准备成立个农林贸易公司,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他说,有了电,发家致富的门路就宽了。

  编者点评

  和谐之光

  幕阜山乡户户通电,和谐发展之光,照亮了革命老区,这是一件让人闻之心喜的大事。

  解决贫困落后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湖南,都要以人为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特别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过去为革命流血牺牲,今天他们吃住行这些基本生活问题,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农民兄弟的真挚感情,切切实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村的最基层,送到每一位老百姓家里,让他们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共享和谐社会成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