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偕传统远行伴思想还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12:00 光明网
王呈伟

  当今中国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面前,文化层面又一次面临如何吸取外来文化的时代课题。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我们不能只靠团体和组织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要在提升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让那些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人,自觉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留学海外的学子,就更有责任担负起偕传统远行,伴思想还乡的历史使命。在民间交流的层面开辟一条文化通道。

  而走出国门的人常常被扑面而来的外族文化震住了,茫然而困惑,甚至想丢掉民族的特征而融入人类一体化的行列中,但是我们的肤色和思维早已打上汉民族的烙印。现在大学优秀毕业生争相留学海外,并且留而不返的现象还在加剧;还没等我们想出对策,紧接着海外高等学府拉开了向内地抢夺优秀生员的序幕,今年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招生就掀起新一轮国外留学热。我们不能说对本土教育造成很大冲击,也不能回避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躬下身子审视民族教育的种种不足进行改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输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更属于世界。

  一百多年前,暗弱的晚清政府把百名幼童送到美国求学的时候,孩子们的背影中流露的是弱国子民的凄凉和无奈;近代有识见的知识分子抛家舍业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身后显示的依然是民族的沧桑和不屈的坚韧。今天我们可以凭借平等的姿态同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这让他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和自尊,不要再以依附的积习尊崇对方的文化,也不要以自卑的心理看低自己的传统,要相互尊重,发扬时代的创新精神,凝聚今日之中国人的文化心态。

  听听海外留学生们的心里吧话,当他们融入在外族文化中,识见增多,眼界始大,反观国内的教育历程,有了表达的冲动和批评的睿智,试着给中国的教育频频开出药方,一时间返乡的文字竟有“井喷”之说,尤以北大毕业的留学生最为出色,确实秉承了北大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

  但是,我们生活在内地的人却少了该有的境界,守着文化的根脉,竟困扰在人的欲望变成可以歌唱,可以影视,可以披上文化外衣的多元化时代,处处灯红酒绿,一派物质文明的繁荣景象,屏蔽掉白天的自然光,去追逐晚上的霓虹,孩子找不到童年的乐趣,成人早晚披挂上成人的疲惫。对古人敢于把人的欲望变成一首和着时代节拍而高歌进发的理想,那种为民奋斗的主流文化,还应该成为传承的思想;放眼社会的悲悯情怀,躬身实践的浩气和胆魄,还应是我们提倡民族文化力量的最佳表现。

  其实一个有深刻民族底蕴的人,不管他远行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不管他又接受了多少外来文化,他的思想深处已牢牢地打上成长阶段所接受的民族文化烙印,这是一张无法更改的身份证,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就标明了他们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意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闲适是民族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追求也是民族的!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抒发感情,哪怕他已经相当熟练地驾御了另外一种文字!但是,承载着本民族思想的传统文化,润泽了这个民族历史的风雨沧桑,作为个体生命早经浸染了民族的血脉传承,这是今人无须破解的基因组。

  盛世的远行者无时无刻不想到他的祖国,他们把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当成一生肩负的责任。唐和尚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印度,苦苦钻研佛经18年,把657部梵文佛经带回中国,又撰《大唐西域记》,记载下他游历过的138个国家的史地风俗,给传统儒家文化输入了印度教文化的新鲜血液,这股异域的风使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近代史上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艰苦奋斗以期报效桑梓的情怀,应成为今天海内外华人自勉的动力。1907年赴德深造的蔡元培先生,当时虽已中过进士头衔且年过四十,还同年轻人一样勤勉刻苦,学业有成。他们经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回国后终成国家栋梁。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希望,从返乡的文字中,从批评的睿智中,从拳拳的赤诚中,看到了偕传统远行,伴思想反乡民族本色;期盼内地的文化精英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振兴做出应有的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