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找国学的失落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3:58 长沙晚报

  流行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东西一旦流行起来,无论你是否了解,你都会随波逐流地去喜欢,去追随。国学现在亦是如此。继人民大学国学院挂牌授课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纷纷举办国学班和国学讲堂,各地的私塾更是如雨后春笋悄然面世,有关国学的书籍也被列入了不少人的购书单,就连发短信的时候,人们也以“中庸是福”为结尾。国学就这样成了一个流行时尚。

  国学成为一个流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一个曾经落后挨打的文明古国,在被动挨打的时候,暂时因无暇回顾而失落了国学,或也能够理解。但是,当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际,仍然漠视传统的话,那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五四”以来,国学处在被怀疑和被批判的境地,在和西方文明的对抗中节节败退,在功利主义教育的裹胁下,我们离自己的传统已经太远了。如今国学成为一种时尚,起码说明人们已经不再漠视传统文化了。

  然而在欣喜之余,却又不得不为国学担心,因为流行的缺点在于短暂而易变,国学的流行究竟能延续多久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真正认识国学,只有真正认识和了解一样东西,人们才能决定是否去接受它,一旦接受了,人们才会更多地了解和更好地传承。

  然而纵观现在国学类的书籍,大多为两种,一种是关于以前国学大师的传记、评论等,一种是有关国学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一类。只是笼统地让我们接受国学知识,这种没有理由地给与在我看来就是灌输,我会先天排斥它。

  《国学大师之死》则不同。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国学大师之死》是个警示人心的题目,它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吊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又看到了康有为、梁启超、辜鸿铭、章太炎、蔡元培、胡适、王国维、鲁迅、陈寅恪、顾颉刚、梁漱溟、冯友兰、钱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作者将对国学的关注放到了社会和历史中,并不是简单地关注国学是什么,而是将目光放到了中国的百年变革中,转移到了国学失落过程的找寻上,追寻国学为何会失落。

  在这13位国学大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学逐渐走向失落的过程。这13位国学大师从出生最早的康有为(生于1858)到逝世最晚的冯友兰(1990年去世),时间跨越了142年。这142年,正是中国大变革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从天朝王国的迷梦破灭,经历着从救亡、强国、富民到和平崛起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打开国门看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前所未有冲击的过程。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文化冲击给这13位国学大师带来的震动,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国学的坚持,他们最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回归国学。

  丢失了一样东西必然有其原因,现在重新找回更需要原因,从这本书里面我找到了国学复兴的原因和信心。国学不会仅仅是一种流行,它的复兴指日可待!

作者:黄志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