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尘封千年 贝壳光鲜如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6: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专家发现此处贝壳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而且没有钙化堪称奇迹 经本报连续报道古耶贝丘考古发掘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本报高明讯 (记者吴波摄影报道)经本报连续报道,古耶贝丘考古发掘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翔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副院长吴小红、省内相关博物馆负责人相继抵达古耶贝丘考古现场。

  连日来,国内外专家与省考古专家对该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发现出土的文物找到6000年前古人懂得织布的证据、找到唐朝马路、找到珠三角数千年前有橄榄树的证据。同时,那埋藏在6000年前贝壳层中的木制器具、那埋藏数千年而不被钙化的光鲜贝壳或会引起世人的震惊。

  美院士赴古耶贝丘考察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人类系考古专家巴翔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副院长吴小红及省内相关考古专家来到古耶贝丘考古现场。巴翔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系考古专家。在仔细参观了考古现场后,巴翔夫教授接受了记者的现场采访。

  他告诉记者,在对古耶贝丘目前的几大考古发现的考察后,他认为古耶贝丘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贝丘遗址比较而言,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是他所见过的最值得研究和保存的珍贵遗址。那件半露于古贝壳堆和积水中、尚未出土的木器有着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里面包含着大量古人类生活的信息。

  贝丘木器价值不可替代

  昨日下午,古耶贝丘生活废弃物文化层的贝壳堆内的一件木制器具引起了巴翔夫教授的注意。

  崔勇教授告诉两位专家,该处遗址的贝壳分布很有特点,与以前发掘过的贝丘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在黄土层上有着众多完整的大贝壳,而在发掘到黑土层时却发现了大量一堆一堆的碎贝壳,有人为碾碎的痕迹。而在细碎的贝壳层下面,就发现了引起巴教授注意的木器。目前,他们已经集中精力对这里进行保护,等提取样本,进行碳元素测定年代后进行发掘。

  巴翔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黑土层下有积水,散落在贝壳堆中的木器得以完整保留,该木器的发现是全世界所有贝丘中独一无二的。该木器中包含着古代古耶人众多的生活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发现古人能织布的证据?

  截至昨日下午,古耶贝丘抢救性发掘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大量有着珍贵文物价值的石器、陶器、食物遗存被考古专家发掘出来。由于国外专家来到考古现场,一批尚未向世人透露的文物首次露面。

  巴翔夫教授对一个有着规律性槽条的石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吴博士、崔教授的研讨中,专家们认为,这些被磨制得很有规律的石槽可能是远古古耶人用来砸树皮的石器,古人先用这石器砸出树皮的浆汁,然后提取树皮的纤维,用来织布。而专家们从出土的另外一件石器也找到了古人已经懂得织布的证据,就是一个被打制成圆形的石盘,石盘中间有一圆孔,疑为古耶人用来织布的纺盘。

  千年贝壳为何光鲜如新?

  在一处贝壳富积点,记者看到,该贝丘富积点距主挖掘点大约100米处,考古工作者在该地共挖掘了4个长方形“方格”,各方格长约6米,宽约3米。在每个方格内都存有厚浅不一、大小各异的白色贝壳层。记者注意到,这些尘封数千年的贝壳竟然光鲜如新。

  现场的专家研究后一致认为,“该地段是珠三角地区发现的海拔最低的贝丘遗址。这里的贝壳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而且与其他珠三角地区贝丘遗址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点:这里发现的贝壳都没有钙化,几千年前的贝壳的颜色依旧新鲜。专家表示,“这是在贝丘考古活动中发现的又一个奇迹!”

  贝丘遗址上原是唐朝“马路”?

  记者在古耶贝丘遗址看到,此前该遗址一侧的8块“探方”已清理完毕,现场留下8块长宽不一、深浅不同的“方格子”,其中最大的一块长约8米、宽约5米,挖掘深度为1.2米左右。各“探方”四面已经被清理一空,只有零星的白色小贝壳夹杂在泥土中。各个探方内壁均有明显的线痕,每条痕迹上用纸条分别标明“1、2、3、4……”。

  崔勇透露,该8个探方所在地应为唐朝时期的路基,因为在挖掘过程中,发现有大面积的踩踏痕迹,在该地还出土了不少唐朝时期的陶片、饰品等等。据他推测,在唐朝及以后宋元明等朝代,该地一直是一处交通要道,“因此才有这么多的遗留物落在这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