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造太阳”:人类能寄予多大的厚望?(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8:28 新华网

   面临资金、技术、人才三大难题核聚变能投入商业运行仍待时日

  万元熙研究员预测核聚变能投入商业运行最快也要30-50年时间。他说,ITER即使能够在2006年开始建设,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建成,然后是核聚变示范堆的建设和试运行,大概还需要20年的时间。如此算来,核聚变能为人类广泛造福的时代来临,最快也要在21世纪中叶左右。

  至于我国相关研究目前面临的困难,万元熙说,首先是资金。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分为预研、建造、运行等几大部分。EAST的建造国家给了1.65亿人民币,大致相当于国外同类装置建设经费的1/15;财政部提供运行费,但目前还正在落实过程之中;至于EAST的预研费和建成后在其上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专项经费,更是没有稳定渠道的支持。

  EAST装置每天水、电、液氮、液氦等最基本的耗费就要达到15万,这还不包括材料损耗更换费、人工成本费、研究开发费用等。目前的运行费用只能保证EAST每年运行2轮,共4个月时间。这对尽快在一个先进实验装置上获得更多科研成果显然有很大影响。

  其次是有关工程技术的同步发展问题。例如,何种材料制成的器皿能够长时间承受高通量聚变中子的辐照是未来聚变堆的一个主要工程技术难题。此外,如何维持等离子体长时间持续稳态的放电也仍待攻克。

  第三是人才问题。聚变能的开发研究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一方面,目前国内国际上核聚变研究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EAST、ITER),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一旦进入聚变反应堆建设阶段,其研究规模和人才需求量将更加巨大。而我国目前培养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的大学只有2、3所,即使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因为重视不够,课程也偏离了与核聚变直接相关的高温等离子体方向。无论从现在的研究,还是将来的运行来看,人才都是明显不足的。

  万元熙说,与其他大科学工程相比,核聚变能研究不涉及政治、军事等敏感领域;它不能给科学家带来诺贝尔奖的荣誉光环,因为核聚变反应原理在数百年前都已经被发现了;它也不是在1、2年内就能看到成果的研究,要30-5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使用,但30-50年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是很短暂的,其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他建议,作为关系到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的重大工程,EAST和核聚变能的研发应与从事基础研究的一般大科学工程区别开来,纳入国家长远规划,其立项、建造、运行以及后续科研工作,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和管理。教育部门也应在优秀大学中有选择地开设相关专业,储备人才。

  万元熙研究员说,核聚变能如何尽快投入商业运行,最终取决于世界各国的重视程度及社会对能源需求的迫切性。(完)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