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被放大了的“Q币冲击人民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9:31 南方日报

  议论风生

  杨涛先生曾在《法制与新闻》杂志上撰文认为,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涉嫌违反《人民币管理条例》,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由商家发行,与人民币可以“兑换”,如果泛滥后果不堪设想,必会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网易科技报道11月22日)。

  网络货币的出现,与历史上每一种货币形态的出现一样,都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当初黄金和白银是点燃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火种,纸币、信用卡则适应了城市化进程中频繁的支付要求,那么,网络货币的出现,则是经济信息化、网络化的天之骄子。我想,我们不应借口“网络货币”违法而去打压、禁止,相反,更应该因势利导,为网络货币开渠引流。

  目前,网络货币确实没有受到太多监管。事实上,我也不否认“Q币冲击人民币”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网络货币的主要背景仍还只是“应付小额电子支付的困难”,在规模和影响上,远没有发展到影响金融秩序的范畴。

  上网的人为了交易方便,愿意以Q币作为交易媒介,这是基于对该网络公司的信任。但是,这种信任是有限的,或许有许多人愿意以Q币来购买杀毒软件、游戏工具,或者存储价值上百、上千的Q币以作炫耀,但却绝少有人会用Q币去购买房地产,或者将数百万、数千万的人民币兑换成Q币。

  我们知道,中央银行铸币要考虑纸币的防伪并时刻防止通货膨胀,这样才能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样,网络公司也只有保证其网币价值的稳定性,网币才会得到网民的信任,得到相关商家的认可,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流通工具。如果Q币能够被黑客轻易复制,那么,可以想象,Q币将会很快没落。可见,网络货币的存在自有其一套生成系统和存在规则。

  “Q币冲击人民币”,在我个人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放大了。在我国,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网络货币已经对央行造成威胁,而是真实世界里金融市场中的信用缺失。

  林金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