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掐尾巴”更要抓源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0:09 新华网 | |
专家指出,消费环节发现问题时,危害往往已经造成且波及面积较广 一条游动时宛如蝴蝶的鱼,近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在日前的专项抽检中,30件多宝鱼样品被检出违禁药物,有的同时检出几种违禁药物。 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原产于欧洲,1992年被引入我国。其身体扁平,褐色中隐约可见黑色和棕色的花纹,游动时体态优美,宛如水中蝴蝶,故又被称为“蝴蝶鱼”。肉质鲜美的多宝鱼,是上海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菜肴。但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最近的专项抽检中发现,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被送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检出了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硝基呋喃类药物在国际国内均为禁用渔药;与此同时,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多种禁用渔药残留;一些样品中的土霉素也超出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违禁药物引发安全事件:一些养殖户在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依靠使用违禁药物来控制鱼病,维持产量 记者检索农业部2002年4月颁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发现,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分列“禁用清单”的第4、第6类,禁用范围均为“所有食品动物”,其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要求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李家乐表示,多宝鱼本身的抗病能力较差,养殖技术要求较高,一旦管理不善,容易出现烂鳍、烂尾等。近年来,人工养殖多宝鱼在我国飞速发展,全国养殖面积已超过500万平方米,年产量约为4万吨。一些养殖户在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依靠使用违禁药物来控制鱼病,维持产量。 “其实,多宝鱼只是个案之一,违禁药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频繁出现。”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说,“此前刚刚被媒体曝光的咸蛋中的‘苏丹红’,以及曾导致上海300多人中毒的‘瘦肉精’等,都是不允许出现在食品中的。” 监管人员坦言漏洞很大:没有检测依据,也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 不少消费者质疑,禁令与检测标准之间为何如此脱节?一位监管人员向记者坦言,这其中的确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譬如,相对于防腐剂、甜蜜素等可用、但限制用量的添加剂来说,苏丹红属于禁用物,理论上就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所以监管部门通常不检测此类“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里面加了什么东西,怎么测呀?” 专家认为,目前食品中滥用添加剂、养殖过程中滥用化学药剂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养殖、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或者产品外观鲜亮,违规使用禁用药物、添加剂。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一方面,现有的检测标准中没有这些项目、没有检测依据,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科研和技术手段,又不能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此次多宝鱼事件中,山东虽然拥有了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但受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药物残留情况无法检测。如上海检测的所有项目中,包括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内的2种成分,山东目前均无法检测。 源头监管亟待加强:“流通领域的市场抽检的确能够发现问题,但消费环节已处于整个链条的最末端” 与以往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政府跟着媒体曝光转不同,这次多宝鱼药物残留严重超标,是当地监管部门在日常监测中主动发现的。 目前,上海用于食品抽检的经费已从原先的每年300多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左右;抽检频次达到5件/万人,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件/万人的标准;全市已经设立了79个监测点,对粮食、蔬菜、水产品等14大类食品进行污染物监测。 “流通领域的市场抽检的确能够发现问题,但消费环节已处于整个链条的最末端。”马志英说,消费环节发现问题时,危害往往已经造成且波及面积较广。另一方面,违禁药一经使用,再要从动物、食品中检测出来,成本比较高。 专家指出,在尽快提高农产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等安全检测能力、完善相关检测标准体系的同时,我国对于渔药、添加剂的源头监管也亟待加强。要把“事后救火”变为“事前防范”,明确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体,并加强对种植、养殖者的技术指导和病害防治指导。(记者 俞丽虹 李荣)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