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治:构建学科体系提高备考效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0:25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华师一附中王铁松

  了解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是制定07年高考文综政治复习策略的根据。

  『考卷回顾』

  要关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从中分析文综政治考了些什么,怎么在考。

  一、学科比重

  年份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总分

  200342分38分30分110分

  200445分29分26分100分

  200536分36分28分100分

  200636分38分26分100分

  从表中可看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的比重大于政治常识。与前几年相比,经济常识比重略有下降,哲学常识的比重略有上升。

  二、知识重点

  《经济常识》部分,三农问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等,这些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考试中出的综合题多,赋分比重大;所有制的性质、所有制结构基本没有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没有涉及。

  《哲学常识》主要知识集中在辩证法、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两大内容。近两年人生价值观的内容开始出现并略有增加。

  《政治常识》考查的集中点在政府的职能,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对外政策也经常出现,而关于国家、政党的阶级性质基本没有涉及。民族与宗教基本没有命题,即使出现个别试题难度也不大。

  时事政治没有单独命题,而是与教材知识适当结合,主要是通过材料体现时下热点问题,通过提问反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情景材料

  反映社会生活。汽水的买卖、木地板的销售、电子网络等,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考生比较熟悉。

  显现地方特色。北京的考题,反映汽车的市场行情;中部的考题反映农业;西部的考题反映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

  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国务院常务会议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能源资源等。

  体现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注重公平———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突出学科特点。经济常识大量地使用图表数据,哲学常识则通过诗歌、名句、漫画,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与特点。

  四、注重思维方法与能力的考查

  政治学科的高考,没有一个试题是纯知识性试题,学生靠死记硬背很难得分。考查的重点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材料、阐释和论证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命题趋势』

  一、明年高考政治命题总的趋势是:

  试卷稳中有变,突出选择功能;

  联系社会热点,体现大政方针;

  综合运用知识,考查思维潜能。

  二、主要变化是:

  湖北省已经决定恢复AB卷。

  可能变化的是:反映新课程标准及其考试大纲的出台,可能给高考命题带来的变化,主要是:(1)坚持选择性原则,试题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查,会给试题带来的变化;(3)时事政治与教材内容适当结合,在结合的方式上会有所变化。

  『备考方略』

  一、理解记忆、整合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是高考命题的第一依据,教学与复习的任何阶段都应该把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知识的重新整合放在基础性地位。

  1)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概念是知识的起点,是构成观点和原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科知识大厦的基石。应该通过相关概念的比较,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准确理解概念。

  二是对观点和要点的理解与记忆。概念之间的关系构成观点或原理,说明观点的理由叫要点。应该在理解基础上,按教材结构准确记忆观点和要点。这是理解考题材料的根据,也是答案要点的依据。

  三是对知识系统的理解与记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理解和记忆。

  2)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如果说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温故”,那么对知识的整合就是“知新”。温故知新,是复习的双重任务。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是高考的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必然举措。可按教材单元整合,可按知识点之间联系整合,也可根据学科中心和主线整合。还可根据热点问题跨章节、跨学科,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什么要重视就业,怎样扩大就业,应该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对相关进行整合。

  二、研究高考、设计题型

  从不同地方的试题来年看,北京市近两年的试题鲜活,便于考查能力。

  从学科特点看,经济常识与哲学常识的题型有重大区别,以体现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与能力的特点。

  不同试题设问方式各不相同(如限制的知识范围、问题的指向、回答的具体问题),考查学生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能力。

  三、把握热点、大政方针

  1)热点问题的定位依据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21世纪,中国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遭遇“矛盾凸显期”。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三大挑战”: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二是生态环境的挑战;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如:沿海与内地的发展不平衡、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等等。

  中宣部编写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确定了20个国内热点问题,值得学习和研究。

  2)正确处理好大政方针与教材的关系

  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政策方针,应该作为时政教材,当作高考知识点复习,掌握其主要内容。

  同时,根据大政方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做到时事政治与教材的适当结合。

  找准时政热点问题命题的切入点。以热点问题为中心,反映时代特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是高考政治命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是命题的切入点很多。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才能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效率。

  四、方法训练、提高能力

  设计典型试题进行方法训练,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自身备考实际,强化某些题型的答题方法训练。当前考生对图表数据题、限制性论述题答题质量不高,考试得分低,应该加强对此类题型的训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