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宽恕一下“时评”,好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4:06 四川新闻网

  [作者:沈仰佑]

  算起来我也是个时评炮制者,承蒙编辑大人开恩,几年来也有不少时评面世,惴惴不安地见了公婆,自然属“丑陋”之列。近来打开电脑,不知哪来的“风吹草动”,原本偃旗息鼓的“时评丑陋”之争,似乎又有了“死灰复燃”之势。

  我真弄不懂,这个说“时评界的丑陋”,那个道“丑陋的时评界”,不知究竟有多少根据。不排除有媚俗的时评,不否认有“丑陋”的作者,但这是极少数,是个别局部的现象,怎么能以偏概全,给整个时评界扣上一顶“丑陋”的帽子?“时评界”是一个集合概念,懂吗?时评界丑陋不丑陋,不是由几个高人说了算的,得由大众来评判,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事实是,在一片“丑陋”的叫嚷声中,时评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时评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已成为各大报刊、各个网站的一大亮点。这是有目共睹的,谁也否认不了。

  什么叫时评?我说不上来,是不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判,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如果是的,那就不要划什么条条框框。时评作者可以扬,可以抑,可以歌,可以哀,可以褒,也可以贬,这是写作的自由,谁也无权干涉。这里有一点是必须分清的,对媚俗之事进行评判,决不等于时评就是媚俗。即使有人偶尔在客观上为媚俗之风推波助澜,那是作者的判断能力或认识水平所致,往往是很不自觉的。“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鲁迅语)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最近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庸俗乃至很无聊的事,诸如有作家期待被富婆“包养”,有文人为薪金上街乞讨,更有张钰性交易的录像展示,等等。对这些事,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评判理由。有人说张钰公布性交易录像违法,有人却对她的举动大加赞扬,因为她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影视界的“潜规则”,你能说后者就是媚俗吗?而今社会虽然媚俗、抬轿者不乏其人,但我敢断言,在时评界那种死心塌地想媚俗者,也许微乎其微。纵然有一些媚俗的东西出笼,那也是编辑的责任,谁叫他们没有把好关呢?

  据说时评界还“丑陋”在文章的八股上。八股文必须反对,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时评八股的表现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大意),开头引用新闻事实,接着引经据典分析一番,最后如何如何,就有八股之嫌,对此看法鄙人不敢苟同。时评评什么,总得有个由头才是,离开新闻事实何评之有?(当然如何入题大有文章可做)既曰评,就少不了要分析说理,就要议之有据,论之有道,解之有方,只要是说理需要,搞些引经据典也未尝不可,如果这就是问题,这恰恰是一些大家常犯的通病。至于最后如何如何,也要视情况而定。总之,一篇时评总得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虽不说一定要解决问题,但也得讲出一个所以然来。标准的时评应该怎么写,恐怕谁也不敢下结论。时评应该怎样写,不应该那么些,以至划出几条杠杠,订出几点须知来,这本身恐怕就是一种“八股”。文无定法,就时评而言,只要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言之有理,有利于四项基本原则,有利于激浊扬清,且有“评”的意味即可。我看,时评的最大特长就是有话直说,不吞吞吐吐,故大可不必小桥流水,柳暗花明,转弯抹角。还是鲁迅说得好:“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文艺的大众化》)

  一稿多投就是“丑陋”的表现吗?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如果仅仅为了几元钱稿费而一稿多投,确是不应该的。但据我所知,许多作者写时评,恐怕不是冲着微薄的稿酬而来,而是出于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参与,一种休闲。如果都是为了稿费,那么像红网、大河网等这些知名的地方网站的时评专栏,无论如何是办不下去的。一些新闻通稿可以一稿多发,好的时评为什么不能向无稿酬的网站一稿多投?扩大它的社会宣传作用有啥不好?要知道,写一篇时评不容易,既然写了总希望它刊出来,怀上的孩子总要生出来的,哪怕是畸形儿。何况“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常有的事。

  当然啰,时评还很年轻,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她需要善意的批评,更期望耐心的指点,而不是别的。套用鲁迅一句话,时评的修养,决不能使人变成木石,所以“丑陋”的时评者还是人,既然还是人,他心里仍然有是非,有爱憎;但又因为是时评者,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只管认真地写下去,让那些高人们扣帽子去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