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家的钱”要花在明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4:40 四川新闻网

  日前,天津大学原校长单平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资产流失问题的关注。调查表明:单平个人决断,一人作主,把天津大学的1亿元资金交给某公司炒股,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这件事暴露出一些高校资金使用中的“暗箱操作”。实际上,这样的事并非个案。从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违规清单”中可以发现,虽然各单位违法违规的表现各不相同

,但有一个相似之处:公款使用不公开、不透明,很难受到制约和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资金的流向,公众并不知情,本单位的财政情况,员工并不明了,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挥霍和滥用。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查出违规小金库130亿元。从1998年到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含挤占挪用)金额1406亿元。这些“公家的钱”本该用在公共事业上,却被一些人发奖金、办福利,吃喝招待、出国旅游。

  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还直接挤占、挪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贫和救灾资金、教育基金、教师职工工资,用于建造豪华办公楼、购买高档小轿车、甚至炒股票。

  公款使用的不公开、不透明,为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利用职权多次向银行作抵押贷款,骗取公积金1亿多元到海外豪赌。广东东莞一个镇长,在几年间挪用公款上亿元到境外赌博,随手打个“白条”,就把巨额公款装进了个人腰包。

  针对财政资金违规使用的症结,国家审计署提供了解决这一“顽症”的新思路:这就是“国家的财政资金主要是纳税人通过税收的形式向国家提供的。政府用这些钱,怎么花?为什么这么花?必须向纳税人有一个交待,唯一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

  从近几年审计部门公开的违法违纪案例来看,有些单位屡查屡犯,年年上榜。这充分说明,仅仅依靠事后审计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需要尽快制订政府信息公开和财政公开的相关规定,形成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让纳税人能监督“公家的钱”花在哪里,花得是否妥当。

  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是世界通行做法。据报道,一些国家的公共财政绝对公开,接受市民和媒体的监督。像公务宴请有些什么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要详细公布清单,公众发现不妥可以举报起诉。

  财政公开透明是实现权力监督、遏制腐败的重要措施。对财政资金,不仅要监督收入,还要制约支出;不仅要事后审计,还要事前和事中公开,让“公家的钱”始终置于公众监督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蚕食、侵吞财政资金的现象,对国家和人民有个满意的交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