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什么美国形象用上中国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5:02 四川新闻网

  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当大熊猫还在大洋彼岸代表着神秘而又快速发展的古老中国的时候,中国面孔(关颖珊)已成为了美国形象的代表走向中国。这种来自公共外交专业领域的挑战,并非形象这么简单的概念所能涵盖的。

  姚明和章子怡还没来得及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形象大使,关颖珊已经成为了美国公共外交的形象大使。这个或许没有多少中国人熟悉的花样滑冰皇后接受这一使命,至少证明了两个道理:第一,美国外交体系的效率的确很高;第二,中国面孔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成为了软力量的“王道”。

  我不能说选一个中国面孔来担纲美国公共外交形象大使,就一定有针对中国的意思。但是当赖斯在宣布任命中说关颖珊体现了“美国梦”的时候,这个使命便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国目的”和“全球意义”,更于无声处听到了美国公共外交转变的“惊雷”。

  公共外交是一个国家政府影响海外舆论、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常常通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实现。谁都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论及公共外交资源和实力,无人可以出美国其右。这不但因为美国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动员能力,更因为自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就开始以“克里尔委员会”的形式打造自己的形象,解释自己的政策、传播自己的文化、推销自己的产品。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今天世界上面临最为艰巨公共外交使命的,恰恰是这个公共外交能力最强大的美国。我们姑且不谈美国在全球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形象的恶化。即便在美国国内,对于外交政策重心的争论也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后尘嚣日上。一方面,布什在外交选择的过程中,从新保守主义的外交路线重回现实主义路线;另一方面,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后,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难度增大,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在国会中变得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公共外交不得不进行多样化的调整。从9·11后重点配合政府外交和军事手段进行的“危机公共外交”,向主动进行长期公共外交转变,甚至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输出民主价值和自由市场观念的年代。关颖珊就是这种政策转变的典型。关颖珊的任命,暗合美国公共外交手段更加多样化的趋势。赖斯在2006年初提出“转型外交”,就在此得到了体现。

  细数起来,近年美国公共外交中的杰出人物,多为女性和有色人种,美国目前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伦·休斯即是其中出色的一人。这不但体现了美国在自身形象的打造时所推崇的多样性原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全球化过程中,无论本国实际政治利益和外交目的如何,全球舆论的道德高地总是为文化多样性而开放的。

  更重要的是,公共外交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来源于最基层的社会。26岁的关颖珊平民出身,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冰上皇后的美誉。当草根英雄成为国家形象的符号时,那么这种符号必然具备巨大的认同效果。因为海外和国际舆论,能够从草根英雄中敏感地发现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氛围。

  必须承认的是,多样性和良好的符号虽然不一定完全能改善一个国家的形象,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一个国家的形象继续向着坏的一面发展。这也是美国在面临政治形象和文化形象割裂的危机时,仍然持之以恒地改善国家形象的理由。在这个领域,先担任大使,后又负责与中东民众和媒体沟通的克里斯托弗·罗斯就是一个典型。

  形势还是那个形势,但是人却在不断地改变。当大熊猫还在大洋彼岸代表着神秘而又快速发展的古老中国的时候,中国面孔已经成为了美国形象的代表走向中国。这种来自公共外交专业领域的挑战,其实富含着许多公共外交以外的内容,也并非形象这么简单的概念所能涵盖的。中国面孔的“王道”,还需要中国人自己细细品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