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贫困县何以跃为“百强县”(一把手谈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1:57 人民网-华东新闻

  这是来自福建安溪县的一组数字:2000年实现生产总值77.8亿元,2005年为155亿元;2000年财政总收入3.2亿元,2005年达9.62亿元,5年内增加3倍多;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45元,2005年达5156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0%左右,收入水平从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7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

  与此同时,安溪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从2000年的643人,增加到2006年的4284人;城

乡低保人数突破两万人,占泉州市的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5.8万人,参合率90.08%,均居全省第一……

  脱掉国家重点扶贫县帽子不久的安溪县,何以连年位于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前列?何以两次进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何以在群雄纷争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说,面对逼人的发展态势,安溪县努力在夹缝中求突破,在突破中调整战略,在调整中实现跃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重新定位

  唤起创业热情

  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成为加快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尤猛军介绍说,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省、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战略部署,安溪县对未来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明确,提出了建设“工贸发达、特色突出、山川秀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山水茶乡”的发展新定位,谋求高位突破,加速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科学定位带动思路创新。尤猛军说,在安溪发展进入新的拐点,县委、县政府立足新定位,引导全县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危机意识,实施“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基本策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保证,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社会和谐力和政治保障力。

  对安溪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客观的认识,激发了安溪县百万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引领安溪发展走向更新更高的目标。

  “工业强县”

  支撑县域经济

  尤猛军说,长期以来,安溪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富民”、“强县”。近年来,安溪县围绕“工业强县”目标,发挥资源、区位、人文优势,重点培育茶业、工艺业、建材冶炼、服装鞋帽、包装印刷、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个工业大县的架构。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产值21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1.5%。

  尤猛军坦言,近两年来,安溪县部分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优势正在弱化,工业跨越发展受到明显制约。为此,安溪县及时调整工业发展思路,从发展“六大支柱产业”转型打造“五大产业基地”:茶叶生产、工艺制造、建材冶炼、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力争至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90亿元以上。

  内建外联

  减弱空间束缚

  近10年来,安溪县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落实“显山、露水、增绿、加亮、改造、拓展、配套、人文”八大举措,通过建设县城西二环路、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城区面积由原来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尤其是“大龙湖”的建成,“十里诗廊”的完工,使大县城配套更全、品位更高,一座“山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现代园林城市初具雏形。今后5年,安溪还将进一步建设县城东二环路,建设龙湖组团、龙桥组团之间的快速连接通道,力争至2010年,大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成为能容纳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在对内突破城镇空间的同时,安溪县正努力加强向外联系突破发展空间的局限。尤猛军说,近年来,安溪利用地处“山海交通走廊”的枢纽位置,积极构建对接厦门、泉州等发达地区和三明、龙岩等内陆地区的大交通网络,实现从地域接近向全面融入转变。2005年,开工建设安厦高速公路,在全国开创了县级自筹资金建设高速公路的先河。据尤猛军透露,今后5年,安溪将突出抓好安厦高速公路、虎邱至龙涓公路拓改、魁斗至南安诗山公路拓改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安溪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的对接创造条件。

  着眼大局

  服从“海西”整合

  根据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委书记卢展工“重在持续、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下一步,安溪县将盯紧现代山水茶乡建设这一目标,深化工业强县、茶叶富民这一基本策略,把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发挥人文、区域、民资三大优势,强化项目带动、创新推动、民资拉动、园区驱动四大举措,全面提升产业基地、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基层组织五大板块,力争为“海西”建设大局多作贡献。

  尤猛军说,围绕这个发展思路,安溪县近期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挖掘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兴茶新理念,改善民生质量;凸显通山达海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整合提升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谢文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