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个艾滋孤儿一个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2:2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艾滋孤儿有爸妈,爱心撑起温馨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在政府关爱下,4个来自不同家庭、因艾滋病致孤的孩子走到一起,感受着正常家庭的温暖。孩子们可以在爱心家园免费生活、学习到18周岁。

  【编者按】

  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在增加,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严重。

  为遏制艾滋,国家除加大防治力度外,还出台了诸如“四免一关怀”等一系列关心艾滋病患者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同时号召全社会伸出援手,关心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艾滋病致孤儿童不仅承受着失去父母的痛苦,还可能因父母死于艾滋病受到社会歧视。今年,我省一些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创办了“小家庭单元”模式,免费收养艾滋病致孤儿童,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慈善资金,创办多种项目,无偿帮助艾滋病患者开展生产自救,使他们树立起生活信心,让每一个受艾滋病影响的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消除歧视,关心、帮助艾滋病患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艾滋病患者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让我们携起手来,共抗艾滋!

  村里建起了“小家庭单元”

  十几年前,界首陶庙镇个别毗邻河南边缘地带村庄的村民,因为异地卖血赚钱,造成艾滋病毒交叉感染,一些病人成为艾滋患者,一些儿童在其患病父母身亡后成为孤儿。

  为了让这些孤儿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温暖,界首市民政部门与有关单位积极争取国内外慈善基金,共同援建的公益项目“小家庭单元”于2006年6月在该市大吕营村正式开放。4名艾滋孤儿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几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生活得怎么样?11月26日,笔者来到“小家庭单元”进行采访。

  “小家庭单元”拥有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四室一厅住房,里面配备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家庭用品,并招募一个“爱心妈妈”和一个“爱心爸爸”来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首期入住的四名孩子,两男两女,年龄都在10到13岁之间,都有一段辛酸的经历。最大的小征入住前在村小读五年级,父亲去世后,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小忠和小琴是堂姐弟,过去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花成为孤儿后,无力抚养她的爷爷只好把她送往亲戚家照料。

  8月4日,四个孩子成了首批“小家庭单元”被照顾成员。孩子们可以在爱心家园免费生活、学习到18周岁。

  “妈妈”一声呼唤,让王侠激动不已

  “爱心妈妈”王侠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原来在小学带过课,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上学,当初民政部门找她来照顾四名孤儿时,她还是有些犹豫,后来还是应承了下来。“这些孩子太可怜了,我的孩子不在身边,空闲时间比较多。”王侠说,虽然干这活每月只有300元的补贴,但是全家人都支持她,王侠一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厚道的丈夫吕岳也来搭把手。

  说起孩子,王侠夫妻俩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孩子们都很懂事,平时四个孩子在学校里很用心,十分团结,放学后,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做功课。闲暇之余,还能够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小征是四人中成绩最好的,他第一个做完作业,总会帮助其他弟弟妹妹。孩子们遇到学习问题,“妈妈”王侠总是尽可能地悉心讲解。

  笔者在学校走访时了解到,同在四年级一个班的小忠、小琴和小花,原来由于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加之学习基础不是太好,成绩一度波动很大。进入这学期以来,三个人在学习上能够相互帮助,成绩明显进步。特别是有些抑郁的小花,目前成绩已经由过去的下游水平进入中游,让人欣喜。

  “刚住进来的时候,孩子与我们还有些生分,感到有些别扭,现在好多了。”经过几个月的相处,王侠了解了每个孩子的脾气和口味,每天都注意调剂好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知道孩子们不喜欢吃机器做的馒头,她就自己动手。每天她都要下地到自家菜园里,摘一些不同新鲜蔬菜调剂口味。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王侠自己也十分开心。在王侠和丈夫吕岳的照顾下,孩子们原本阴霾的心灵开始阳光起来。孩子们不但接纳了王侠,而且让她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小征竟然怯生生地开口喊她“妈妈”,随后,几个孩子也跟着喊起了“妈妈”。“妈妈”,这是一种多么有分量的肯定,饱含着一种力量,每每提起来那第一声呼唤,王侠总是激动不已。

  在爱心融合中,王侠夫妻这对“爱心父母”成为四名孤儿的新依靠。“家庭”一词,真正开始贴近了这个特殊的集体。

  社会关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

  为了这些孩子,当地民政部门为孩子们办理了每人每月120元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保留了孩子的自留地。

  为了这些孩子,教育部门对他们开绿灯,减免了学习费用。

  为了这些孩子,村支书吕全为每个孩子添置了夏天的衣服。

  为了这些孩子,村里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好心人专门汇寄1000元钱给孩子用作日用。

  为了这些孩子,英国救助儿童会牵头引来德国科隆大学基金,每季度为孩子发放150元钱添置学习用品。

  天渐渐冷了,民政部门又为孩子们送来了被褥,并拿出1200元钱购置衣服……

  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这些孩子面对陌生人总是闪躲着目光,话语不多,很拘谨,心灵的窗户似乎很难打开。4个小伙伴的朋友圈子很狭小,村里虽然有一些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耍,但在一些人异样眼光里,这些孤儿还是感受到了世俗压力。

  11月26日,孩子们在阜阳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主题为“爱心飘荡、丝带飘扬”儿童论坛。来自界首、临泉、阜南、颍东、颍州等地的36名儿童参与了活动。小征他们四个也在其中。从现场互动的游戏和归途中孩子的欢歌声中,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灿烂的笑脸,分明让人感受到了一份久违的温暖开始回归。

  这些孤儿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太需要社会的关爱。目前,利辛、阜南等地都在积极创办这种“小家庭单元”。“小家庭单元”不仅使孤儿能在熟悉的环境中适应新的家庭般的生活,而且为他们今后在心理生理上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文中孩子为化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