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维持亲密难免付出代价分清边界达到职场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2:49 中国青年报

  中国航天员科研与训练中心 王峻

  有一天看电视,被一个七八岁男孩的“论断”吸引住。他说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可怜兮兮爱告状,另一个却凶如狮子爱打人。当被问道:“他们如此不同,你有什么秘诀与他们相处?”小男孩笑眯眯地:“我有一句话特灵!”“什么话?”小男孩扬了扬头:“我一说不跟你玩了!他们就立马变得乖乖的了。”

  显然,这个孩子已经洞悉到人的本质心理需要——归属和接纳,且运用得娴熟到位。而另两个孩子呢,当“接纳和归属”受到威胁时,决定放弃一些自尊或暂时搁置起自己的情绪,以维持这段亲密关系。尽管亲密关系维持住了,内心一定不会太舒服,很可能会感到被迫就范或者被控制。

  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圈子,如同学圈、老乡圈、亲朋好友圈等,在那里我们感到支持、温暖和归属感。一旦被圈在了外面则会感到孤独、凄凉和不被接纳,有时也会像那两个孩子一样,为了维持“亲密”而委曲求全,付出一些代价。

  职场是成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其间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些小团体,即所谓职场内的亲密关系。大家在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滋养时,也会不时地冒出一些烦恼。由于大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不同,难免就会有“撞车”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我们不识好歹吗?不是。没有谁会拒绝被关心。但是,如果感到不舒服,那一定是这份关爱里掺杂了其他的味道,让我们“闻”到了。难道是他人故意破坏我们的心境?也不是。一般情况下,没有谁要故意惹人不痛快。

  渴望亲密,到头来却与初衷相违背,又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亲密关系中的不愉快往往源于自我边界不清晰。

  自我边界与“界限”不同,它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冷漠,更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疏离,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界限,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自我边界是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是个体心理成熟的一个标志。

  自我边界清晰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非常清楚自己与他人在心理上是分开的,互不侵犯。自我边界清晰的人可以自我负责,必要时不拒绝别人的帮助;别人需要时,能自信地走近;别人不需要了,也能安静地走开。总之,自我边界清晰的人既能放心地付出,也能坦然地接受,令人感到安全。

  相反,自我边界不清晰的人往往会将他人的感觉体验成自己的感觉,同样也将自己的感觉强加给他人。他会过多地向他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也希望去了解他人的一切;会过分地依赖他人,本属于自己权限之内的事却希望他人拿主意;同时又希望被别人依赖,常常会越俎代庖。总之,自我边界不清晰的人渴望与他人融为一体,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更为可悲的是,自我边界不清晰的人从来就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理的。换句话说,已经伤到他人了,却压根儿意识不到;别人向他表达出受伤的感觉,他可能还会莫名其妙。一句话,他是在好意或无心的名义下,不自觉地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是意识之外的工作。

  比如案例中热心肠的老刘、红娘宋大姐,还有杨帆的同事们,都没有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热心别人并没有真正接纳,相反是在无奈地抗拒。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费力不讨好,被帮助的人甚至千方百计想逃开。

  如何让大家既体验到亲密,又互不伤害呢?答案很简单:把握好自我边界。深层心理学者曾奇峰说过: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相互需要。但也不要太近,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让我们离得远一点吧,但又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一个成年人如果自我边界不清晰,要实现从自我边界模糊到清晰的转变,需要很长一段历程。愿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想要对别人说点什么的时候,请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的表达是真实的吗?第二,我的表达是出于好意吗?第三,我的表达有必要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