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速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3:54 大河网-河南日报

  社会主义就意味着和谐

  许耀桐撰文指出,和谐,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由于社会主义致力于人的解放、幸福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这样的社会不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必然充满和谐性。社会主义就意味着和谐。早在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就撰写了《全世界和谐》一书,说明了和谐社会的制度与组织状况。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

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公社”,进行和谐社会实验。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中,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直接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曾经称赞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光辉灿烂的处女作”。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彻底地主张,未来社会不仅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而且在人与自然之间,都应该形成和谐的关系。

  培育谅解宽容的精神理念

  何惠湛、李华撰文指出,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一团和气,而是能够及时发现矛盾冲突,并有能力正确、妥善地解决和化解冲突,实现利益的大体均衡。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的因素很多,但离不开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这种精神理念,就是在守法前提下的“谅解和宽容”。减少和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一个求同存异的相互谅解、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生活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言)。你让人一分,人可能敬你一尺,你谅解宽容对方,对方则会尊重信任你。如果社会成员都具有谅解和宽容的精神理念,便能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友善待人,遇到问题和矛盾时,便能把握分寸、冷静处理;便能形成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和睦,实现社会稳定,增强社会活力。

  和谐要内外兼修

  叶小文撰文指出,“和谐世界”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需要各种文明、各种宗教都来发挥积极作用。对佛教而言,“从心开始”就是途径、方法。佛教认为,实现“和谐世界”需要内外兼修,内有不和之因,外结不和之果。问题在于人们的心灵被无明所遮蔽,不能看清自我和世界的本质。而心灵是转换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枢纽。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从个体到众生再到世界,人们只有从心开始,心净、心安、心平,以平常心、欢喜心、无量心去沉思,去祈盼,心无挂碍,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才能以内心的和平与安宁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当然,佛教也认为,“和谐世界”要“从心开始”,但观照自心、修正自心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更要由“心动”而“行动”,在共同关切中制定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和谐不是彼此“无差别”

  周桂钿撰文指出,差别是和谐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实际上,和谐本质上是矛盾差异的相对均衡,相对中和。任何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人们之间既存在政治地位的高低、身份阶层的不同,也会有经济实力的强弱、社会收入的多少之分,至于文化观念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别则更为常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价值目标与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它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当前,我们之所以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希望建立起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整合差别、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⑦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