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童真还给孩子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4:42 钱江晚报

  本报讯 诸暨男孩郦思哲百字短文获大奖,这件事的热度正随着本报报道的深入持续上升。几天来,包括北京社科院的社会学专家、作家赵冰波、吴玄等知名人士,以及学校、家长和孩子本身,都从自己出发发表了看法。关于童真、关于说真话、关于天性,关于如何让孩子像个孩子,学校和家长、家长和专家、学校和孩子之间发生了真诚的碰撞。

  昨天,有读者给本报发来了这么一首诗:

  疼了,马上就会笑;想家了,一个棒棒糖就能哄好;谁和我玩,谁就是可以拥有我的花手套,虽然那是我致命的宝。就让我们做个孩子好不好?几个破碗片,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家;再有一个洋娃娃,你就当她的爸爸,我就可以做她的妈妈。这样的家,不会争吵,唯有欢笑,大人们也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们的心跟着我们就不会老……

  他说,这是他从个人博客上看到的一首诗,他看了之后印象很深刻。他在热线那头呼吁:帮帮孩子,帮他们寻找童年,帮他们找回童真。

  这已不是我们接到的第一个热线电话。的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离本有的童真越来越远,他们少年老成,他们的童年越来越不快乐。其实,郦思哲是个普通的孩子,他能脱颖而出,他之所以看起来比别人快乐,是因为他的父母给他比其他孩子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该玩的时候让他尽情玩耍,让他保持了孩子的率性和童真。

  因此,我们推出了本期桥梁。这是桥梁开办几年来第一次把关注的触角专门延伸至孩子。我们从诸暨把郦思哲、郦思哲父母和老师接到了编辑部,我们还请来了作家、杭州一些小学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今天晚上6点半至7点半,让大家坐下来尽情交流。如果你也想带着孩子来参加,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571-85310888报名。届时,本报网络版(http://qb.zjol.com.cn)也会有记者主持,与你在网上交流,上述热线同步开通。 本报记者 葛晓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