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们,是成都的“烂脑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7:2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调查导入

  11月24日,成都一家茶楼的包房里,一群人正在聚会。服务员对这群人已经见惯不惊: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占据这间小屋,聊天、用碗当杯喝酒、麻将桌一拼就“杀人”。

  但在旁人眼中,这些人却多少有些神秘:他们的生存之道全靠脑袋里的“烂点子”。而他们自己则认为:时代变迁促使人们思想不停向前跑,这个过程中,他们坚持下来,并最终跳跃出来,成为独特的一个群体。

  他们,被称为策划人。

  人物A·实战派

  躺在地板上脑壳往外冒东西

  11月25日下午,坐在记者面前的陈海兵白衣休闲裤,气质沉稳,和“成都策划人联盟”聚会时的跳跃,判若两人。“就是要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当我的创意一出,一鸣惊人,和外表形成反差通常是震撼的。”陈海兵这样解释自己的“不注重形象”。

  动脑是乐趣不觉得压力

  “动脑筋,感到有趣,不觉得压力。”在陈海兵眼中,随时开动脑筋,是乐趣也是习惯。

  陈海兵对“策划”是由工作需要,变成了自己的兴趣。“越来越喜欢,一个好的策划想出来,并让企业获利,那种兴奋和成就感,无法用金钱来形容。”脑袋里装的东西太多了?他形容,“像是争先恐后地往外涌”。“有时候,躺在地板上,就想到一个策划。”

  2003年陈海兵进入WBSA进行系统学习,2004年分别考取了中级和高级策划师,考试答辩时他提交的案例,被考官认为是同期全国最好的作品。而此前,成都所有的高级策划师不超过30人。此后,他所在的策划团体曾为青岛啤酒、华美整形医院、袁记串串香等知名品牌做过策划。

  是人不是神必须要学习

  “策划人不是神,只是比别人想的更多。”陈海兵认为,称得上“策划人”,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市场洞察力、机智的嗅觉,否则策划是麻木的。“走在市场前面,看着好东西来了,可以想怎么‘嫁接’,坏的东西可以避免。”

  大学毕业后教书一年,便到广州的一家音响公司做市场推广,在活动中开始小型策划。大学的中文专业和营销不沾边,陈海兵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带着理论再实践。陈海兵的经历,是早期策划人“成长”的一个缩影,他们至今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

  到现在,陈海兵每天两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看书和网上收集信息。央视的《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对话》,以及经济频道几个品牌节目的播出时间,他记得清楚。“要是一个星期不接触新信息,感觉思维都停止了。”

  开张吃3年背后有辛酸

  陆续在几个广告公司打工,陈海兵以前的年收入不超过10万,现在刚刚开始具体操作自己的策划公司,陈海兵说,自己还在“难过”,目前手头上同时接了几个策划项目,想快点把公司干出名堂。“一开张接个大单子,就吃3年。”他半开玩笑的形容,却道出了一些策划人的辛酸。

  在策划人看来,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再好的策划方案,也需要企业家出色的操作才能变成现实。“当一个苦心完成的策划,价值不能被理解,那是非常伤感的。”

  陈海兵坦言:目前成都这个大环境,职业的策划人“接单”还是有难度。也有不少本土企业老板找到陈海兵,谈到产品策划。“谈的人多,但最终愿意出钱的是少数,套点子是多数。”

  人物B·学院派

  港剧里的创业者那叫一个帅

  她得到大家的宠爱仿佛是应该的,这个23岁的女孩,漂亮聪明,扎在WBSA策划群的男人堆里,她被大家称为“成都最小的策划师”。但她更愿意在33岁的陈海兵面前得意地叫:“喊师姐!”陈海兵是第10期学员,她比他早2期。

  11月26日采访她那天,她坚持要用自己的网名:瀑布背后。“瀑布背后是啥子?自己动脑筋想!”她古灵精怪地笑了。

  越干越有意思

  高中时候,别的女孩爱看娱乐杂志,“瀑布背后”家里已经堆满了她买的经济方面的杂志,“看不太懂,但是很感兴趣。”她说,当时是香港连续剧中关于创业的激情感染了她。“喜欢里面的人物很帅地坐在办公桌前。”

  高中毕业,她考上成都理工大学商务策划专业。这一学,就越来越有意思。大学还没有毕业,“瀑布背后”就报名进入了WBSA成都分部进行培训。

  “动脑壳想问题很有趣,这种动脑筋是主动性的,很爽。”她说,一件产品新上市,整体规划,能在市场上卖得好,获利,很有意思。

  随时准备受挫

  只在学校里通过课余实践接过一两个小策划,2006年初,“瀑布背后”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创业:做零售点生意。梦想照进现实后,却在残酷的市场面前不堪一击,生意在今年9月份就结束了。

  虽然这一次小创业,她亏损了1万多,心情也没有特别难过。“当时不觉得是挫折,反而觉得发现问题是好事情。”炎热的7月份,她一个人去浣花溪公园喝茶,把总结写了下来:前期考察没有到位,低估了困难。通过这一次,“瀑布背后”在市场中,真实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干这行的都大胆

  投资储蓄去创业,“瀑布背后”不否认自己的“大胆”,“干这行的都大胆。但这种“大胆”与陈海兵他们却又不同。“我更多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他们大胆更带着成熟的权衡思考。”

  除有大胆想法外,还得有宝贵的经验和资源,作为最年轻的成员,“瀑布背后”加入团体,受益匪浅。谁300万撬动了3个亿的项目;谁在文化策划领域干了10多年,风生水起……讲起这些故事,小姑娘眼神真诚,激情豪不掩饰。

  “我不崇拜他们。”抿了口水,“瀑布背后”笑着说:“真的!策划是个庞大的体系,他们是江湖老手,我比较年轻,差距肯定有。”

  她说,自己现在是过渡期,它也许很长,10年、20年,才能从陆续失败中走出来,最终会成长起来。

  调查·背景

  策划师的薪水涨得最快

  “现在农贸市场卖菜的人,也会说,我们来策划下……”这是省广集团成都分公司品牌经理李正航的一句玩笑话,“市场经济发展至今,策划意识实际上无处不在。”

  点子并不等于策划

  事实上,中国策划业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开始萌芽,90年代初急剧形成。在成都,真正把“策划”作为一个正式名词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

  李正航回忆,上世纪90年代某一阶段,成都出现了很多策划公司,整个社会开始频繁地听到“策划”这个名词。点子多就成立公司,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

  “但点子不等于策划。”从事策划10多年的陈海兵,经常这样纠正“外行人”的看法:“如果说点子是珍珠,策划就是把珍珠串起来后的珠链。”从点子到策划,后者要求具备可操作性、精密性、可总结性和突破性。

  网络策划异军突起

  最开始的策划人,都不是科班出身,很多人是在工作过程中“懵懂”培养出来的。陈海兵告诉记者,当天有空赶来的人,大多是这个队伍里的资深策划人,成都本土实战派的代表。目前成都策划人中仍以实战派为主。通过市场的摔打成长起来的实战派,成长模式都差不多。

  据估计,目前成都专业策划人,不下千人,主要分布为:专业策划公司的职员,广告公司职员兼职做策划,自由策划人,企业内部策划部成员。其中自由策划人又分为旅游策划、婚礼策划、广告策划、地产策划,网络策划……队伍日益扩大。

  成功“打造”网络上赫赫有名的“天仙妹妹”、已经走出成都到京发展的本土策划人浪兄的成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网络策划人。他们利用网络传播速度的优势,制造噱头,很容易就引起关注。“流芳百世也好,遗臭万年也好,终究是红了。”有网友调侃得一针见血。

  成都策划业蛋糕大

  陈海兵认为,成都策划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在相关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中,策划师的薪水涨得最快,策划营销经理年薪增加了1万元至2万元,策划经理则更高,增长了2万元至3万元,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市场蛋糕大,就看本土策划人怎么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吃到蛋糕。”陈海兵说。

  据中国十大优秀策划专家、中国策划学院副院长朱耿洲博士介绍,我国专业从事策划的机构已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近100万,然而,大部分策划人多以点子取胜,缺乏系统地理论学习,只会做“事”,不会做“市”,导致真正高素质的策划高手缺乏。

  早报记者谭晓娟摄影华小峰

  成都策划人联盟以茶楼为据点

  在成都,这样一个茶楼雅包,向来是麻将战场,一个沙发、一个茶几、两张麻将桌拼在一起,一块悬挂的写字板下,还摆放着几个麻将盒。

  “环境组合有点奇怪哈。”“盟主”陈海兵环顾四周笑了。此时,其他的“各派人士”,有的横卧在沙发上大声讲笑话,有的站着在交谈,有的在拉着人问着:“吃了饭,是不是要‘杀人’?”顿时,爽朗笑声此起彼伏。

  “‘大唐魂’的谭川,‘经典书城’的戴军,‘省广集团’品牌经理李正航、李阳泽也到了……”看着陆陆续续进来的人,陈海兵有些歉意地对记者笑笑,“队伍肯定来不齐,有人忙去了……”

  队伍要是来齐,这个小房间是装不下的。这个队伍叫“成都策划人联盟”,是目前成都最大的一个策划人群落,主要存在形态是网络,私下以这个茶楼为据点。

  这个200多人的群体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23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人西装革履,有人运动嘻哈,有人是老总,也有人耸耸肩膀:我待业;普通话、四川话、广东话揉成了一团。

  最初组织这个群体,是一个同学会形式。2004年,从WBSA(世界商务策划师联合会)获得高级策划师证书后,完成培训的“同学”都回到各自岗位上,陈海兵觉得可惜了。“大家每个人脑袋都很有想法,分了太可惜了,就萌发了成立个QQ群。”

  本身是WBSA同一体系的同学,又对策划充满激情,大家每天都会在QQ群上交流,私下小规模聚会。聚在一起就是3件事:讨论案例、商机、游戏。“有啥子发财的好点子,大家交流,消费是AA制,谁要是最近发财谁就请客。”陈海兵说,这样的聚会,每半个月都会有一次,每年大家一定会相约出去耍几次。

  调查·链接

  那些策划人

  何阳,被称为“点子大王”,中国第一代策划人,“点子派”核心人物,策划行业启蒙期的代表人物。他靠“个人智慧”,为企业提供“点子激活市场”的策划哲学,红遍了大江南北。2000年,他因涉嫌诈骗被抓捕。

  王志纲,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1985年至1994年担任新华社记者,1995年创办王志纲工作室,相继推出《王志纲工作室策划文库》系列,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199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