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官何以反对立案登记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04 大河网-大河报

  □杨耕身

  由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主持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进行第四稿论证近日举行。据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此次修订稿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用立案登记制度代替现行的立案审查制度,即法院不能拒接老百姓诉状。而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审查程序,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才予以立案

受理。

  说起来,道理是如此简单:现行的立案审查制度,其实质是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民事诉讼请求的“未审先判”。而法院如果不能承担起止息纷争的功能,那么这种负担最终仍将转嫁到社会上去,从而增大社会成本。基于此,我们对废除立案审查抱以期待。但让人颇感意味深长的是,即便是在此次“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论证时,废除立案审查制度的建议却并未得到相关专家、法官的全部认同。比如在报道中,就有法官提出,有些案件社会背景复杂,或涉及制度层面,不适合通过法院解决。这种案子会给法院很大压力,即使接了也很难解决,反而浪费大量司法资源。

  我们必须十二分地看重这个来自法官的“异见”,这是因为作为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说法所体现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司法现状,以及对于这种现状的深层无奈。“有些案件社会背景复杂”,是什么样的复杂的背景,令法官望而却步?“涉及制度层面”,涉及何种制度,令法官首尾两难?“会给法院很大压力”,这是来自何方的压力?这些问题说出的是一个社会的体制之痛,更是摆在我们时代司法改革面前的重大命题。

  的确,对于未审先判而言,我们面临的不光是一些可能的恶意诉讼或浪费司法资源的“零碎权利”,还是一些潜在的,可能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权力掣肘。这也正是江伟教授所指出的:有一些法院明确对立案范围进行限定,如某高级法院下发的内部文件规定,对集资纠纷、土地纠纷、职工下岗等13类“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社会关注”的案件暂不受理。就此而言,仅仅是用立案登记制度代替现行的立案审查制度,只能算是形式的改良,因为登记之后下文如何,仍然是两可的,不得而知的,那么又如何能让人产生对公正与正义的信心?

  显然,对于法官而言,要让他们真正符合一些基于法制精神的理念,根本的问题仍在于,我们要让他们成为正义与公正的法官,要让他们成为法庭的国王,还是让“法庭成为国王的法庭,法官成为国王的法官”(英国民谚)。其实质,在于我们是否让作为社会分支的司法具有足够的独立地位。在这方面,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句话:“如司法和立法、行政不分离,则无自由可言。”我们也正是在这方面,抱以耐心与期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