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体制掩盖下的“感情”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14 国际在线

  作者:刘以宾

  一个张保庆感情再炽热,温度毕竟有限,假如我们这个社会能拥有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的“张保庆”,炽热所聚集起来的温度,将足以融化许多体制的弊端。

  《中国青年报》报道: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把教育基金会的壮大当成一项新的事

业,为了资助困难学生,四处“化缘”募捐,目前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已募集到2.64亿元,上至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下至名不见经传的75岁青岛老太太,均踊跃向他的基金会捐款。今年,已资助贫困学生超过1.3万人。

  无论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怒斥教育收费问题长达45分钟,还是著名的几次落泪,都验证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总监、CCTV西部教育节目总编导于禾的评价:“不只是助学贷款,保庆部长做事情总是带着感情在做。”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等人一起,张保庆曾被媒体并称为中国为数极少的“个性高官”,而他的“个性”显得尤为鲜明和强烈。

  按说,谁都会有一点“个性”,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官员的“个性”往往被某种东西层层包裹。而张保庆则不然:由于他的感情太炽热、太浓烈,尽管“包裹”厚实且约束力强大,仍不足以包得住他极度膨胀的情感,时不时便会释放出来,并由此构成一种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较为独特的“张保庆现象”。

  一谈到事关民生的种种问题尤其是“三座大山”(房地产、医疗、教育),包括主管部门领导在内的多数人首先都会将此归咎于体制,这似乎已成连公众都不得不认同的思维定势。通过对“张保庆现象”稍加解读便不难看出:“体制决定论”不仅片面,而且有相当的误导作用。张保庆本是已卸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尽管在任所形成的社会形象、人脉关系决定了他非同一般百姓,但若按照“体制决定论”思维,他实质上已属无权之人乃至“体制外”之人,不可能再有什么像样的作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的所为,其意义不仅在于资助了多少个贫困学生,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感情、有追求,只要心底无私,无论在体制弊端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事在人为”和有所作为。甚至可以说,这种作为能对体制的完善发挥重要而深远的推动、催化作用。极而言之,假如多数官员都具有像张保庆这样的感情,即使现行体制不做丝毫改变,很多事情也会办得好许多,我们这个社会也会和谐许多。一个张保庆感情再炽热,温度毕竟有限,假如我们这个社会能拥有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的“张保庆”,炽热所聚集起来的温度,将足以融化许多体制的弊端。

  面对低收入人群在住房问题上的窘迫和无奈,面对大批无钱就医的病人和失学的贫困生,相信多数官员尤其是肩负直接责任的官员一般均具有一定的同情感、痛心感、紧迫感。然而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少数官员对于人民的疾苦已变得相当冷漠和麻木。陕西华阴5906万救灾款长期闲置,与其说是体制问题,倒不如说是感情问题。进一步说,无论是“三座大山”还是别的长期存在的民生问题,其形成的确源于这样那样的体制弊端。而某些官员不是没血性、没“感情”,而是把“感情”倾注在了与民生利益相悖的方面,因此通过另一个方向的“事在人为”,大大加重了百姓的沉重感、痛苦感。

  对官员的考核几乎就像一个筐,不断有新的内容往里边装。什么时候也能把对人民的感情纳入官员考核体系?虽然它很不好“量化”,但却也是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着的东西。只要赋予百姓一定的“主体”资格,请他们为官员的这方面客观地打打分,还是能够做到的。

  来源:中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