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仿佛天空在燃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21 上海青年报

  ■文/袁念琪

  说来已是二十九年前的事了。那一天,当时还被叫做“北京电视台”的今天的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现在想来,大脑中储存的信息竟如此清晰,这倒并不因为是在电视中看到的第一部外国电视剧的缘故,主要还是剧中有瓦尔特的扮演者、南斯拉夫著名影星日沃伊诺维奇。

  瓦尔特那时拥有众多的中国“粉丝”,他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角,一个与德国占领军机智勇敢战斗的城市游击队领导。因铁托总统那年访华,国内上映了几部反映南在“二战”期间抗击德军的片子。我的日记本记着:1977年8月20日,从农场回沪休假的我,在当时专放内部电影的新光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片中有一对白是被传咏一时的: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暴风雨就要来了。

  打那以后,外国电视剧、尤其是电视连续剧,在中国电视屏幕上迅速地燃烧开来。高峰出现在三年后的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了两部万人空巷的美国片。一部是1月5日开播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主人公麦克所戴的被唤作蛤蟆镜的大镜片眼镜是最时尚的行头风,戴起来连上面的商标都不撕掉,以示来路的正宗。

  上海电视台的平台上,也跟着燃烧的。这就是1981年播放的日本人拍的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火到什么程度?该片的译制导演说了个她听说的事:有辆公共汽车开到一半,《姿三四郎》播出了。于是,车就停下来,大家看着商店橱窗里的电视。看完了,发动汽车走人。

  那时,上海电视台还没成立译制部,配音人员都是台内外组织起来的。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译制外国电视连续剧还是日夜兼程。那时,我所在的办公室在5号楼2楼,隔壁就是译制部的录音棚。配音演员这些“棚虫”,我们上班他们也上班,我们下班他们还没下班。天天捧着盒饭,边吃边候着进棚……

  刚刚走出“文革”十年浩劫的人们,面对的精神产品是与物质产品同样的匮乏。尤其是一当打开封闭多年的门窗,外头扑面而来的精彩世界不但叫人胃口大开,还有点饥不择食。对洋荤的狼吞虎咽毫不奇怪,也无须大惊小怪。毕竟我们的舌苔长着中国的味蕾,我们的肚子里有个中国的胃。时间、经历、眼界、渐渐丰富的食物和慢慢鼓起来的腹部,都会磨砺我们的目光,都会提高我们的口味。

  天空终究是不会燃烧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