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诚信面临挑战 自主招生会否成为烫手"山芋"(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0:02 中国新闻网

  

高考诚信面临挑战自主招生会否成为烫手"山芋"(5)

  漫画:较量背景说明:大学自主招生一经推出,便引来众多质疑,担忧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其实,只要程序严密,做到公平公正是不难的。关键字:大学自主招生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中新社发 唐春成 摄

  背景: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首批实行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则主要是重点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特长的学生,人数是招生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经过几年的试行,到2006年,自主招生高校已扩大到53所,招生范围则从重点中学扩散到一般高中,对象扩大到所有的考生,有的高校甚至基本不设自主招生的具体门槛。

  我国目前存在三条招生渠道,分别是分省市统一考试制度、保送生制度和高校自主招考制度。有人认为分省考试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增加了举办考试的成本与风险等,宜改为全国统一考试;保送生制度易滋生腐败,应该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高校自主招考效益太低且不公平,不宜推广实施。有学者指出,这些问题与建议值得重视。但不论如何,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用一种考试模式,来完成选择多类型高等教育需要的多种类型人才的任务。他们以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招生规模,更需要不同的招生渠道来有效分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50万人,将来考生数量会超过一千万人。

  有人预测,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从2003年出现的新的招生形式,以多元化考试和录取制度改革为目的的高校自主招生,很可能引发远远比高考竞争更为激烈的争论和关注。由此而引发的由表及里的思考,特别是在记者采访中相关学校除了政策解释外,对于自主招生几乎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的态度,使其更加耐人寻味……

  高校自主招生不应是高考的“保险绳”

  如今家长和学生争取自主招生机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保险;二是抱侥幸。

  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社长罗金远提供的一组统计数字就非常耐人寻味。这几年,自主招生人数大多未能用达到学校当年计划的5%,多数学校仅在3%左右,而招收的学生有70%以上超过了招生学校当年在计划投放地的正常分数线——也就是说,70%以上的学生并非是通过自主招生而是统一高考进校的。与此同时,相当多的高校又不得不面对“跑单”的尴尬,比如,2004年,通过笔试、面试和最后的考查,湖北省有20多名考生通过了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但当年到浙大报到的仅一人——有十人超过了浙大在湖北的录取分数线而改报了北大、清华等校,其余的则未能达到浙大当年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而未予录取。不仅仅浙大,除北大、清华外的几乎所有自主招生大学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他说,如此一来,自主招生就走上了与设计初衷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有必要对政策设计及其实施进行检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向本原回归。

  高校自主招生从面世起就演变成了高校和考生双方的“保险绳”:一方面,自主招生是招生高校锁定优质生源的保险,各招生学校试图通过自主招生,把优秀学生尽收囊中——自主招生其实是高校争夺优质生源的竞争;另一方面,自主招生也是考生报考优质高校的保险,考生试图通过自主考试锁定心仪的大学。

  他说,实行自主招生是改革“大一统”高考体制的有益尝试。由于统一高考从内容到形式的高度“统一性”,导致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学校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适合培养的人才;由于其“分数唯一”的录取原则,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求异创新思维,从而导致考生的高度同一。自主招生就是以其考试评价和选拔录取方式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对考生的能力、素质的考查,选拔既“适合学校发展”又“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

  [1]

[上一页] [1] [2] [3] [4] [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