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小学三年级效应”是个什么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1:28 四川新闻网

  作者:左黎

  中国教育界越来越像是一个大菜场,远听是人声鼎沸、嘈杂喧闹;近闻则各有各的吆喝,各卖各的小菜。近来我无意中又到这个菜场逛了逛,竟然听到了“小学三年级效应”这个怪名词,真个是莫名其妙!

  “小学三年级效应”,顾名思义,就是说原本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不知何故”到了三年级却突然成绩下滑。对此现象,教育界人士有两种说法:一曰“超前教育说”,认为是一部分学生接受超前教育,日久产生厌学,积累到了三年级终致暴露;二曰“教材编排不当说”,盖因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小学三年级教材相比一二年级,难度明显加大,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而对于这两种说法,又有教育界专家回应,一是认为超前教育未必导致学生成绩滑坡,二来则承认小学三年级教材经多次修改,难度增大,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以适应云云。(《广州日报》)

  看了这样的一场热烈的大讨论,首先的感觉是孩子何辜?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按照我们的入学标准年龄推算,不过是九至十岁的孩童。而仅仅是几个“优秀学生”的成绩滑坡,却引得来自家长、老师和众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频频支招,这到底是孩子的幸运,还是无辜?

  除了慨叹孩子时时处于“聚光灯”下的命运,我更觉可悲的是我们的家长、老师和“专家”们。因为即便以他们永不知疲倦的关注和探究精神,真的能够应付层出不穷的“效应”和“现象”吗?首先,在“小学三年级效应”之前,一定会先经过“学龄前教育”的“前站”。据说该工序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学龄前儿童,以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具体则包括蒙式数学、早期阅读识字、唐诗宋词、珠心算、史丰收等等,还有最重要的,橘子要叫Orange,西瓜要叫Watermelon……如此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学前班儿童。而其实,所谓“超前教育”,包括新提出的“小学三年级效应”,不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预备动作,难道我们的家长、老师和专家们会“忽略”掉此后还将面对的各种名目的“效应”吗?

  仅就传统观点,跃过前述的“超前教育关”和“小学三年级关”的孩子,至少还会有以下的“关卡”需要格外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有“初中二年级关”(据说专门针对女生,男孩家长可高枕免忧?)、“高中一年级关”(男女生均适用,初中优秀生或许会在高一跌入差等行列)、“大学关”(成功跃过高考“龙门”的幸运儿均适用,甚至位列省“高考状元”者亦不乏在大学成绩平平)。而对于所有学生都适用的,则是“社会关”。古往今来,多少“教育的成功者”,也即现代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古代之举人进士和状元,在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后,又有多少庸碌无为、甚至毫无建树的“名不副实”者呢?难道我们还要再依次去追究所谓的“初中二年级效应”、“高中一年级效应”、“大学效应”、“硕士博士效应”,乃至“状元效应”吗?我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探究者,名冠之曰“吃饱了撑的”是不是应该太算客气,而其实,我是觉得他们简直可以被称为“戕杀孩子幸福天性和教育本意的共谋者”!

  作为一名“中国教育的典型亲历者”,我很想对那些总是忧心忡忡的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们进一言:不必为所谓的“小学三年级效应”们杞人忧天了,那些成绩、名次,甚至学历们并不重要,关键是你的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关键是他们的人生真正从教育里得到了什么助益和启迪,关键是你是否以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他们的教育,而不是仅仅以名次、以所谓的实用和功利、甚至无谓的“面子”来让孩子为你在人生的失意“买单”……换言之,我们真正应该透视的是“社会效应”、“人生效应”,也即现行的畸形教育体制对于社会和人生主旨的“脱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