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总理支高招:中国大学如何出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4:12 四川新闻网

  “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国务院第四会议室。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此说。

  三大药方

  温总理的“出大师”只是个比方,意思就是出人才,大师毕竟是少之又少的,但我恐怕过几天过后全国高校都要为出大师制计划挂横幅了。培养人才,几个原则必须把握好:

  一、尊师重教,包括精神和物质上两层意思。一个社会的地方官员想怎么扣小学、中学那些可敬的老师的本就微薄的工资,想把他们开出学校就开出学校,一个高校的老师一辈子教学优秀但没有科研就评不了职称,年轻教师月工资根本不够生活,那么,谁会死心塌地去培养“大师”,我认为,要培养大师必须尊师重教,必须使得我们爱戴的老师不受到权力的肆意践踏,不为柴米油盐挠头,为人们群众所敬重。

  二、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大师不是技术工,可以训练出来。大师是“熏陶”出来的,就像“三代贵族”一样,不是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整个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的改善。当一个社会的人都信那一个字的时候,我们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变国家的面貌吗,即使相信的那部分人,他们是为了国富民强吗?所以必须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我们人民群众在生活殷实的基础上,让他们感到让孩子读书是件伟大光荣的事而不是“毕业就失业”或者总是负面信息符号的频频出现。只有人们的生活好了,教育的环境好了,社会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孩子们在温暖阳光的生活环境里生活和受教育,这样才可以“熏陶”出大师来。

  三、“出大师”不一定要“大师”来培养。试想,我们的孔子、老子,是大师么?无庸置疑是大师,他们是引进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的大师培养的吗?对于一味强调人才的引进才能培养大师的观点不敢苟同,我们自己的教授都干什么去了,不是他们不行,是培养大师的教育活动得不到社会和单位的承认,单位承认科研,一年发多少核心期刊的文章就可以评副教授,做多大级别的课题出什么专著就才可以评教授,他们能安心教书么,有精力安心教书么。国外引进的人才是什么社会培养出来的?在我们强调构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不能不考虑我们过去接受的不少教育思想,是西化的,这些理工科出身的所谓专家,出过几年国,就感觉国外什么都是好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们的毛笔字现在还有几所高校在搞普及教育?再过几年,估计我们中国人除了拿筷子吃饭以外,我们没有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的特制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消逝殆尽。我认为,发挥我们已有师资队伍人才的热量是当务之急。

  四大办法

  中国是人才辈出啊,但是都跑了。

  解决问题的四大办法:

  1、进入前五名重点高校的学生,必须签为国报效十年以上才可以出国。

  2、如果不签就到其它高校,因为好多立志报国之青年,就因1分之差落选让人痛心。

  3、纳税人的钱不能为外国培养人才!!!

  4、清华、北大高才生有几个在国内的?

  五大质疑

  我很早就看到了今天,高校教育不出大师级的人才,不是教育一线教师的责任,而是那些掌管教育资源的人、掌握教育权利的人的罪过,全国高校一个模式,追求名利、大量引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给予很高的待遇和优厚的科研条件,而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高校一线教师都非常努力,他们有很多自己的创新思维,可由于没有权威,而被一个个埋没,最后被所谓的‘学术带头人’抹杀,这样的机制永远别想培养出大师,甚至人才。我们应该提倡科技创新,可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有多少用于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上了呢?科技不正之风在某些领域已根深蒂固,某些科研机构已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所以,一个类似于医疗改革的结果已不言而喻,我为你哭泣,我为你悲哀,我为你愤怒,我为你奋起呐喊……一切都没有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