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审视与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5:24 红网-湖南日报

  

审视与抉择

  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审视与抉择

  30年沧桑巨变,长沙市五一广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大图为今日五一广场繁华热闹街景。小图为20世纪70年代的长沙市五一广场的景象。唐大柏 摄

  

审视与抉择

  1992年11月,张萍(中)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铁臻教授(右)等专家,在考察调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时在昭山合影。选自张萍资料

  

审视与抉择

  株洲体育中心。本报记者 刘建光 摄

  本报记者 陶海音 赵成新 实习生 刘婷婷

  前奏:毛泽东城

  历史长河中,许多当时稍纵即逝的思想闪光往往在多年后还能影响着现实的时空。

  讲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沿革,人们就总是要提到“毛泽东城”。

  20世纪50代初,长沙市在讨论制订第一个城市发展规划时,时任长沙市城建局局长的潘基就提出把湘潭县划归长沙市,建设毛泽东城的意见。1952年春,湘潭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有两位代表提出将湘潭县更名为毛泽东县的建议。

  建立毛泽东城,当时的出发点是对领袖人物的崇敬和热爱,但也反映了湖南人民渴望湖南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大都市的强烈愿望。

  当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把长株潭打造成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时,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已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思路:臻于成熟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从建议案的提出至今,经历三个阶段:1982年至1996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实验阶段;1997年至2005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2006年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1982年12月,在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张萍以提案形式,第一次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当年12月20日,《湖南日报》率先报道这一构想。“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20多年后,张萍回忆说。

  1984年,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成立,并建立了长株潭经济技术开发协调会议制度,张萍负责主持规划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但受当时的不同认识和意见的影响以及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没有能够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在1995年10月的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省内另一位经济研究专家、现任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张富泉在其《湖南城市建设发展的几个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建立长株潭省级权威规划中心,把三个城市规划统一起来。他大胆提出,改变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做法,突出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引导三市由背向发展到相向发展。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1997年3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王茂林主持召开了有长株潭三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长株潭座谈会”。会议提出要以长沙为中心,进一步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作用,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这次湖南省“最高规格”的会议上,在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一重大战略上达成了共识。

  1998年,省里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省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放在当时的省计委。

  1999年2月,时任省委书记的杨正午主持召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专题座谈会,会议决定实施1998年编制的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五项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5个基础网络规划。

  而在刚刚闭幕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省对长株潭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

  至此,从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到把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引擎,到今天“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长株潭这一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有了历史性的跨越。

  目标:经济引擎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长株潭办”)处长刘怀德,是武汉大学博士,专攻区域经济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墙壁上的中国地图激昂地说:“武汉以南,广州以北,1200多公里的距离之间,没有一座中心城市。同时,从东到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在一个如此大的区域内也没有一个经济重心。无论是连南接北,还是承东启西,打造一个‘引擎性’的区域经济中心,对湖南乃至全国来说都至关重要。”

  打造区域经济中心,规划先行。经过8年的推进,借助世界银行和国内外一流咨询设计机构,我省已构筑起比较完善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

  1998年,长株潭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5个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编制出台。2000年,世行在长株潭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2001年,由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国际咨询》。2002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由省政府颁布实施,在连接三市长128公里、480平方公里的沿江带状区域内,建设集道路、防洪堤、大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型旅游休闲设施、各类住宅区于一体的湘江生态经济带。德国GNT公司编制了《岳麓山大学城规划》。2002年起,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历时三年、500多位专家参与,编制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年8月正式完成。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省政府发文确认。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不是城市空间的无缝连接,而是经济发展的紧密连接,是打造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机遇:中部崛起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谋略历经数年,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定位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目前已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局面。

  刘怀德对记者分析,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中部地区还不是关注的重点,在区域发展上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外资外贸进入我国,沿海是第一站,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同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社会各界对这一重大战略意见不统一。我省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一时难以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如今可不一样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从“天时”上讲,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机遇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大举内移,原材料采购半径不断拉近,我省“地利”优势显现,近年来引进内外资金快速增长。同时,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认识,已达到高度统一,都希望长株潭加快发展,能带动辐射周边市州,共享发展“红利”,这是“人和”。

  从2006年开始,省委书记张春贤多次强调,要抓住国家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省里已明确将其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我省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设立长株潭综合改革实验区,对阻碍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先试先改。一方面以三市党政联席会议为契机,推动建立三市互动的推进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凝聚合力的新格局。

  “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是新世纪长株潭加快发展的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再也不能失之交臂了!”77岁的张萍,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推动经济一体化,打造现代城市群,长株潭,正处于历史的新起点上。

  风雨后的彩虹

  ———访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

  本报记者 赵成新 陶海音 实习生 刘婷婷

  见证历史,见证风雨。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就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这一重大谋略的力推者和见证人。日前,记者来到省社科院采访了这位已77岁高龄的知名学者。

  “株洲、湘潭,原本是在同一县城两个小城镇的基础上长大起来的。老湘潭县的城关镇、渌口镇分别拓展成了现在的湘潭市和株洲市。”作为南下干部的张萍,解放之初来到湖南,似乎一开始就对长株潭这一特殊的城市群给予关注。他在无数次翻看湖南地图时发现,长株潭三市,沿着湘江中下游自然成一个“品”字形分布,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综合体。这是湖南独有、全国稀缺的城市资源,也成了张萍孜孜研究并为之呼吁的重大发展战略主题。

  1982年中央批准创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毗邻沿海的湖南怎么办?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张萍认为,湖南没有像广州、武汉那样大型、超大型的经济中心城市,如果三市整合,一体化发展,就可以形成能够带动全省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基于这种思考,同年12月,张萍在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以提案的形式首次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反响强烈。第二年,他带领10多位同事深入三市调查研究,向省委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由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第一个内陆省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这种以城市为依托建立经济区的思路,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轰动。1985年,长株潭规划办公室设立,方案进入实施阶段。此时,张萍天天都以勃发的激情投入工作,希望能为推动这一伟大战略多做些实事。

  万事开头难。也许是由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在当时比较超前,社会各界一时难以形成高度共识。长株潭规划办公室的工作也就难以放开手脚,第二年张萍辞去办公室主任的职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脚步慢下来,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始终是我省几届决策层为之萦怀的重大战略课题,决策层的思考也日益成熟。

  经济发展的规律难以阻挡。三市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通信、金融、交通等问题。1997年3月,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重新提到省委和省政府决策的议事日程,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1999年2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加快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与战略举措,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再次“扬帆起航”。

  刚刚闭幕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张萍对新一届省委的这一战略决策十分振奋。他兴奋地说,在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中,长株潭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将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的经济大引擎呼之欲出,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张萍致力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研究,风雨之后见到彩虹,许多“课题”成果已经在现实中加快展开,不悔的追求,终成“正果”。

   相关链接

  国内主要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逾7000万。面积占全国1%,人口约占6%,GDP占18%,财政收入占20%。该城市群已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城市群之一,成为我国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城市化地区。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市县,面积4.2万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城镇人口总数逾4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镇总数达400多个。

  3、京津唐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唐山及周边地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目前已形成北京城市圈、天津城市圈和冀东城市圈。是我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国家决定重点建设“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唐城市群的建设得到空前的重视。(陶海青)

  国外著名城市群

  1、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在沿海9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域上形成了一个由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90%。该城市群是全美的经济核心地带。

  2、德国“莱茵-鲁尔区”城市群:它延伸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5个行政区内,长116公里,宽67公里,人口1000多万,分为8大城市区域。是德国主要的工业中心,也是欧洲的工业重心,它的煤产量占德国的80-90%,钢产量占65%,工业产值占1/6左右。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主要包括三大都市圈。即首都圈、近畿圈、中部圈,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陶海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