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松江:好机制育“草根干部”听民声解民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7:24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29日电(吴复民 叶锋)上海松江区积极探索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化解基层矛盾的新机制:2003年起,先在村镇试点设立“社情民意气象站”,方便村民在家门口顺畅地倾吐利益诉求;继而又整合各村镇党务、行政、司法等管理资源,陆续在全区247个村(居)委会推广建立“平安工作站”,形成了及时洞悉村民心声,接待处理村民事务的“一门式”服务机制,做活了构建和谐社会大文章。

  “小站”驻村镇高效解矛盾

  “基层矛盾不能回避,回避只能激化矛盾并增加化解成本”。这是上海松江区各级干部最深刻的工作体会。及时化解矛盾的关键是畅通了解民意的渠道。2003年9月,松江区在洞泾镇渔洋浜村试点建立“社情民意气象站”,村干部轮流值班,全年无休迎接村民诉求,同时聘请原生产队干部为“气象员”,请他们察访社情民意,及时预报“不测风云”。

  近些年渔洋浜村工业发展较快,农民土地征用、流转频繁,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社会矛盾增多,村民上访也越来越多。村支部书记俞锋曾被频频发生的村民上访事件牵制,整天弄得焦头烂额。大半年时间,全村就发生17起上访事件。“气象站”成立后,根据预报信息,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分头深入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在萌芽阶段便化解一场场很可能激化的群访事件。俞锋告诉记者,有一起涉及100多位农户的土地补偿纠纷,做了两天两夜工作便平息了风波。迄今连续3年,村里上访事件每年不超过1起。

  松江区委、区政府领导在总结“气象站”经验时,感受到一个反差:如今的基层矛盾成因错综复杂,而基层管理队伍却分散在多个条线,难以“捏合”。他们决定把这些基层管理资源加以整合,搭建一个“平安工作站”,既保留“气象站”的功能,保障村民诉求渠道畅通,又能务实高效地处理村民事务。

  据记者实地踏访了解,每个“平安工作站”都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站长,特聘2-3位退休村干部担任专职法制宣传调解员。他们与1名社区民警在工作站内“合署”值班,全年每天向村民开放,接待村民来访。与“平安工作站”对接的是社会治安保障队员、法制宣传调解员和义务平安信息员等三支“下沉”在村里的队伍,共计40多人。他们走家串户发现苗头性问题,当场化解或者向“平安工作站”报告,由站里值班人员和相关干部前去解决。工作站还在每周一举行例会,汇总信息,当天就上传到镇里的“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上下沟通。每个工作站都有“调解纠纷登记簿”“来信来访登记簿”等12个“账本”,这是各村如何杜绝不安定因素,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真情实录。

  变“消极者”为“草根”骨干

  两个“小站”的管理模式,还将原先基层管理中的消极因素有效地转化成积极因素,培养了一大批“深入草根”的管理队伍。

  部分退休老干部由村民上访的“带头人”变成政府措施的“代言人”。石湖荡镇东夏村有一名老党员担任过乡镇企业的领导,退休后闲不住,而镇、村的会议又把他撇在一边。恰巧个别村民因房屋拆迁、土地补偿等纠纷,请他“出谋划策”,推举他为上访带头人。“平安工作站”建立后,他被聘为专职法制宣传调解员,“挂牌”上岗。被激发了荣誉感的他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介绍区、镇、村的各项政策,成为政府的“代言人”。松江区247个村(居)委会的平安工作站聘请的专职法制宣传调解员,多数是退休的村干部。

  生产队长从“有名无实”到有“用武之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队长已不再管理生产,常常感叹“有名无实”,有不少人出外兼职打工,村民事务和治安出现了“真空”。两个“小站”建立以后,每个村有10多名生产队长被聘为“社会治安保障队员”,从此又有“用武之地”,成为村民事务的“服务员”。

  最令村民满意的是,社区民警从坐在派出所等待“报警”,转为主动往社区“出警”。“平安工作站”建立后,松江区民警每周必须要有4天“下潜”到社区,其中包括一个双休日。石湖荡镇新姚村“平安工作站”的民警郑伟说,出警再快,不如住在村里。自从民警到村里“蹲点”以来,村民的民事纠纷就地可解决,一般不再需要拨打“110”。村里的民事案件极少转化为刑事案件。

  百姓急难事件件有对策

  松江区在上海19个区县中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但由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及时顺畅地汇总和上达,近些年出台的惠民政策条条都有针对性、贴近性,切实解决了百姓最急、最忧事。

  2004年以来,松江区完成了“加快农民增收体系建设”等25项专题调研,出台了松江独有的《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意见》及30条配套措施,在上海实现了两个“率先”:

  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问题,2005年松江区推出《改善松江区农民就医问题的10条措施》,编织了一张农民医疗保障网,在全市率先免除了全区15.23万农民在村卫生所看病的挂号费、诊疗费和出诊费。针对农民增收难、收入低的问题,松江区推出了《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20条措施》,首先调动各方为纯农户“找岗位”“跑岗位”“挖岗位”,保证了5114户纯农户每户至少有1人在第二、第三产业岗位上就业。2005年9月,松江区在上海市郊率先实现“零纯农户”,纯农户家庭的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