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票否决”难除“就业率”猫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0:12 红网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28日表示,教育部今后对就业率造假的高校将在教学综合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针对个别高校存在的就业率“掺水”、造假等现象,王旭明说,教育部已下决心,在高校教学评估中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就业率造假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行“一票否决”。(11月29日新华网)

  “就业率”是高校综合评估中占据相当权重的关键指标之一,可以说,“就业率”

的高低除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排名之外,也直接决定了一所高校在教育部“婆婆”的眼中是否称职,更与高校领导们的绩效考评,能否升迁大有关系。“就业率”指标如此关键,当然引无数“高校”竞折腰,为了能弄出个看上去很美的“就业率”数字,可谓是煞费苦心,潜心研究,以致于无计不使、无招不用,能用不能用的伎俩尽皆上阵正是看上去很美的“就业率”得以出炉的背后常态。于是乎,“就业率”这一本该连小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就算个清楚明白的算术题,到了以高端科技为研究方向的大学那里,却成了一笔糊涂帐。

  事实上,只要看看大学毕业生在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内连简历都难以投出的求职困境,明眼人都并不难八九不离十的预测出高校的“就业率”绝无全线飘红的可能,即便是认为目测的结论太不精确,不妨以今日《现代快报》上公布的数据为例,“2007届南京高校毕业生供求洽谈会”上,“10:1”正是大学毕业生与可选岗位之间构成的供求关系,以至于“谈薪”这一求职过程中原本很正常的事情,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却都不敢开口,能有个工作是唯一的诉求。而这样的现象也并非今年独有,而是早已有之,按照道理,如此市场状况,“就业率”指标完全没有看上去很美的可能性,但是查查各大高校在其宣传手册上给出的就业率数字却从来不随市场变化,永远保持其优美的身段。

  现实与数据之间的差之千里,“就业率”中隐藏猫腻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部此时祭出“一票否决”的硬招来挤出其中水分,当然堪称该出手时没收手。但是,对于这一看似铁腕的绝杀,笔者却只能表示谨慎的乐观,“乐观”的是教育部婆婆总算不至于被全线飘红的“就业率”数字所蒙蔽,以至于对路人皆知的“就业率掺水”全然无知;“谨慎”的则是对于这看似铁腕的一招能否立竿见影,并药到效现的挤出“就业率”水分有所担忧。

  原因很简单,毕竟有了教育部婆婆放话在前,高校“就业率”中的造假与水分,绝不至于搞得漏洞百出,而必定是经过了精心雕琢与打造而成的。比如,高校恐怕不会继续胆大到毫无技术含量的直接将未就业毕业生算入就业群体中,但是明道难行,暗渡陈仓;“直接”不行,“曲线”就业,却难以禁绝。比如,一些高校出台规定未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不得参加论文答辩,更有一些高校规定不签约学生便不发毕业证与学位证,说白了,就是不就业的不予毕业,一些学生熬不过,便主动用假签约来换毕业证,如此简单一来,实际“就业率”虽然依旧走低,但高校账面上的虚高“就业率”却早已被学生白纸黑字的正式签约“洗”得破绽全无,而当教育部婆婆面对这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就业率,恐怕也难于辨其真伪了罢。

  从这一视角加以审视,当“就业率”的统计大权依旧掌握在利益相关的高校手中时;当“就业率”指标承担了过多的功利重负之后,原本是道简单算术题的“就业率”难免因为受到利益相关者竭尽所能的追捧而被搞得无比复杂,猫腻重生。如此看来,彻底改革“就业率”的统计方式,将当前高校“就业率”自产自造的“王婆卖瓜”式改为以人才市场数据为准的“第三方”统计式,此外,取消“就业率”指标与高校利益的过度挂钩,让其回归一个社会“参数”与“指针”的本位,毕竟,就业率走低的板子并不能全部由高校单方面承担,而是有着更多的社会因素,只有在保证“就业率”数据真实性,摸准社会发展脉搏的前提下,才有了指导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合理转向,进而提高“就业率”的可能。至于“一票否决”的铁腕治法,倒是未必能收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稿源:红网 作者:武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