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1:02 人民网-华东新闻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怀宁新县城全景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新城一角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怀宁海螺水泥厂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怀宁县市民广场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怀宁综合经济开发区大楼
怀宁“四好”谋崛起(本期连线 安徽怀宁)
怀宁中学●一个地处中部省份的县,能进入“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原因何在?

  ●“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怀宁“借”出万千气象:“海螺”来了、“波司登”来了、“万邦高森”来了、“龙徽”服装来了、“安玻”来了……

  ●“说到底,就是为了让最广大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潜力”与“实力”间——

  修好 快车道

  在11月18日召开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三届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安徽怀宁县与江苏昆山市、浙江永嘉县等100个(县)市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这是怀宁县继6月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也是安徽省惟一获此称号的县(市)。

  怀宁,缘何备受青睐?未来的怀宁将如何变潜力为实力、在区域竞争中实现率先崛起?

  怀宁县委书记程学东直奔主题:“目前,怀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率先崛起,靠什么?靠四个优势: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平台优势。优势就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实力所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发挥和打造这四大优势,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与现代农业一体化建设,怀宁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诚如此言。近年来,怀宁县委、县政府围绕“一、二、三、四”的发展方略,即:紧扣一个主题(跨越发展奋力崛起),抓住两个关键(观念创新、扩大投资),推进三大工程(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三创”工程、“名片”城市工程、平安和谐工程),实施四大战略(工业强县、城乡统筹、东向发展和项目带动),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已全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2005年,怀宁实现县内生产总值45.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21.9%和20.6%,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直在全省、全市保持较好位次。其中,2004年、2005年分别居全省第12和第15位,连续两年居安庆市第一位。今年1至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57.6%和27.8%。

  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怀宁日益强劲的发展增势上。随着工业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个激情四射的“实力怀宁”、“活力怀宁”、“魅力怀宁”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工业”与“强县”间——

  架好 登云梯

  “怀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路子,就是4句话16个字: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怀宁县县长范先汉说:“其关键就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让工业成为撑起县域经济的脊梁。”

  多年来,工业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怀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发展后劲的不足,使怀宁有过切肤之痛。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怀宁乡镇企业一度跻身全省甲级队之列。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小水泥厂一时成为怀宁的代名词。过小的生产规模,缺乏配套的环保设施,任意排放的工业粉尘,无序的人工开采,致使“小水泥”在努力支撑地方经济的同时,付出了粗放式经济增长的沉重代价。

  “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外力促进大发展。”科学的发展观使怀宁的决策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个“借”字“借”出万千气象,“引”来全国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这项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水泥建设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年产300万吨水泥熟料、275万吨水泥,年产值可达12亿元,提供利税近2亿元。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使怀宁工业强势崛起。随着“海螺”的进入,江苏“波司登”服装加工、浙江万邦高森造纸、香港“龙徽”服装、“安玻”荣光玻璃制造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纷纷抢滩怀宁。大项目、大企业的成功引进,为怀宁工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

  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怀宁下大力气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依托业已形成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矿产资源等优势,通过“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嫁接引外”等形式,让民营企业担当引资“主角”,集中力量在规模调大、产品调新、组织调优上下功夫。在产业结构上,现已初步形成建材、纸业、塑编、轻纺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目前这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已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在产业分布上,实施“一园十区”发展战略,即,以县工业园为主体,以国道沿线10个乡镇工业小区为支撑,使本地资源在与外来资本对接中形成特色产业,并已形成了月山、石镜、马庙的建材业,石牌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金拱的塑料制品业,黄墩的轻纺服饰业等产业集群区。

  “龙头”与“龙身”间——

  舞好 功夫戏

  怀宁县域经济的破题之作,就是舞活县城“龙头”。

  长期以来,县城是怀宁实现经济高层次扩张最敏感的“神经”:作为一座千年古镇,怀宁的老县城石牌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加上产业布局的缺憾,占县城工业企业80%以上的传统项目,无论从生产规模、技术含量,还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导致怀宁经济长期处在“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

  寻求工业突破,路在何方?怀宁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县情,查找症结所在,“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怀宁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从县城突破,向工业发力,横下一条心,倾力搬县城。”激烈的思想碰撞,催生出理性的发展路径:以县城迁址为动力,以加快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拉开县城框架,增强县城的产业聚集功能,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

  从偏居一隅的石牌迁至百里之外的高河,在一片荒瘠的黄土地上建设新县城,谈何容易。信心,源自怀宁对率先崛起的渴望和未来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高河是皖西南通江入海的咽喉要地,素有“襟江淮、控鄂皖”之称,境内有两条国道、两条省道、两条高速公路,安庆火车西站坐落其中,交通区位优越。

  为实现新县城建设与工业、服务业的同步发展,怀宁人放开胆略,放大手笔,巧为“无米之炊”,千方百计激活民资、启动内资、招商引资,倾力建设新县城。经过近7年的艰苦努力,怀宁新县城现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4亿元。其中,民间资金占70%以上。城区面积由迁址前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人口由当初的不到万人增加到近7万人。

  县城如期迁址,让越来越多的怀宁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依托“连贯东西”的地缘优势,怀宁借势发展大市场和大物流,加快产业、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县城聚集。在新县城已建和在建的12个市场项目中,目前已形成机动车、家具、家电、建材、农副产品、粮油等6个专业市场,装饰材料、服装、商贸、仓储、电子商务等6个综合性市场。怀宁新县城已成为连接长江两岸重要的经济和商贸物流信息中心。

  县城强,则县域强。围绕“东延北扩、南改西增”的发展方向,怀宁县紧扣“双十五”(县城规模达到人口15万、面积15平方公里)目标,坚持内涵提升、外延扩张并举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县城扩张区4平方公里的建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该县适时启动高河“东南新区”7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着手建设一批生态村庄、生态小区、生态家园,一座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城市已魅力凸现。

  为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和支撑力,充分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龙头带动和辐射扩散作用,怀宁县坚持产业兴城,着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今年以来,县开发区工业园新增企业34家,进园企业达70家,合同总投资19亿元,实际到位县外资金8亿多元;10个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已进驻企业30余家,实际完成投资近2亿元。

  “增长”与“富民”间——

  念好 亲民“经”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偌大的市民广场、文化广场、孔雀广场聚满了市民。在五彩灯光的映射下,音乐喷泉变幻出流动的音符,人们或翩翩起舞,或漫步赏景,置身其中人仿佛进入灯的世界、绿的海洋。亲水、透绿的“文化品牌”背后,是怀宁人“和谐万事兴”的理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程学东深有感触地说:“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最终的落脚点是消除城乡差别,使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连为一体,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映成辉。说到底,就是让最广大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怀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浓重的一笔,就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为积极构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较快增收、粮食稳定增产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怀宁县委、县政府今年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二十字”要求,提出“五化”目标,即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化、农民康居化、乡村风气文明化、村级班子先进化,明确“规划引导、基础引入、示范引路”的工作要求,主攻五大重点,实施十大项目,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全县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民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全县康居新村覆盖率可望达到70%以上。

  ——围绕出路在“工”,怀宁突出东向发展,以县工业园为主体,以206、318国道沿线工业走廊为支撑,集中力量构建对接长三角的立体快速通道,推进工业化进程,力争到“十一五”末,把怀宁建成长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工业化水平力争达到50%左右。可喜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怀宁已开始积聚起工业反哺农业的一定实力,越来越多的农民也从中获得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新县城累计新增就业4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围绕出路在“工”,怀宁跳出农业抓农业,统筹城乡兴农业,转移农民富农民,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四个“一批”消化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性农业企业,就地吸收一批。该县大力培育壮大稼仙米业等六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优质粮油、畜牧养殖、经济林果和蔬菜种植四大主导产业。在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下,全县80%以上的农户直接从中受益,100多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近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产业化经营业部分的达1188元,约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加快小城镇建设,向城镇安置一批,怀宁新县城建设6年来,共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发展民营经济,自我转移一批。目前,占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量的23是农民小老板、个体工商户,总数已达1.06万户;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向外输出一批。目前,全县外出劳务人员有18万人,全年外出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

  如今,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为怀宁的“名片城市”增添了新的内涵:省级怀宁经济开发区、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全国万村千乡工程示范县……以“优化环境、提升素质、倡导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今日的怀宁,又正为这座城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元素:“怀抱天下,宁静致远。”

胡森 秦国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