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决贫富差距重在一次分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1:58 东方早报

  最近,世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显示,在截至2003年的两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而同期最富有的10%人群收入增加了16%以上。国内经济学家也有类似的发现。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内地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

  这些分析结果均显示,虽然中国有钱人愈来愈多,但贫富不均现象却也显著加重,它向中国政府缩小财富差距政策的基础提出了挑战。

  中国缺少慈善文化,再加上企业家们和富人群体刚刚富裕起来,财富基础还不扎实,指望慈善这种三次分配来调节贫富悬殊似不现实。因此出路还是在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上。但是在主流政策话语里,收入分配差异没有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没有完善。言下之意是,似乎只要市场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自然能够得到改善。应该说,主流政策话语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却开错了药方。因为收入差异的主要问题是出在一次和二次分配上,尤其是一次分配上。一次分配在根本上出了问题,二次分配就会显得无可奈何。

  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关系,本质上是国民收入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般来说,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应当强调效率,但也要重视公平,特别要重视机会公平;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强调公平,但也要重视效率,尤其是重视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换言之,一次分配拉开收入差距,是正常的,总的有利于效率提高。但问题在于,由于不合理的因素,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造成大量的非正常收入,使得一次分配的收入差距拉大。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解决好一次分配领域机会不平等所带来的分配不公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至少有两大因素在制约着中国政府改变分配收入和贫富差距的努力。

  一是一次分配制度没有法制上的保障。比如,中国尽管有最低工资制度,但最低工资制度在多数情况下只针对城市居民。而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城市,低收入的工作大多是由农民工从事的,这部分人口的最低工资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法律保障。二是结构性的经济垄断。在今天,巨大无比的国有企业也往往也是垄断企业,如电力、铁路、电讯、银行、证券、保险、烟草和石油等。尽管不同行业的收入不可能平等,但收入差异过大现象主要是通过垄断行业造成的。另外,越是垄断性企业,工资管理越失控。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只要这个结构存在,不仅改善收入分配情况没有任何希望,而且也导致着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可以说,只有一次分配中处理好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在二次分配中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才能有效遏止收入分配不公平和贫富扩大趋势,实现六中全会提出的目标。

邓聿文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