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彩铃”的双刃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7:30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晚上下了夜班差不多已是凌晨1点了,开车回家的路上,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经常收听的是一个名叫《“彩铃”乐翻天》的节目。无非是教你怎么下载最新流行的网络歌曲,比如《认真的雪》、《千里之外》、《不怕不怕》或者《香水有毒》之类。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无聊?晚上独自开车的时候、等电梯的时候,还有打通对方电话

听到“嘟……嘟……”等待声的时候,都容易无聊。因为无聊,所以易被诱惑。这些无聊的时间如今都被聪明的商家巧妙地捕获了。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在电梯旁装上液晶电视,播放广告,让你在等电梯等得心烦时解解闷,打发时间。你的无聊缓解了,他的钱也赚到了。而且不是赚一点点,而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上市就成了亿万富翁,28亿美元市值高居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第一位。

  这样的经济,被经济学家称为无聊经济。如今,开车的时候有了汽车彩铃,打电话、手机或者小零通的时候,原先的“嘟……嘟……”声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搞怪彩铃。你给女士打个电话,得先听一段“求求你给我个机会”;给哥们打电话,得先听几句“你身上有我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更可恶的,你有急事找对方,偏偏听的是“我就是不接你电话,不接不接,气死你”。现在如果谁的手机还是“嘟……嘟……”声,那差不多是“出土文物”了。 “彩铃经济”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业内预测,彩铃的市场规模将会很快超过短信,成为最火爆的电信增值业务。其中的商机也让人不可小视。据报道,歌手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光唱片公司就靠这首歌的下载赚了2000万元;《两只蝴蝶》光是在网上下载,就让唱片公司赚了1000万元。

  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 “彩铃经济”也不例外。正因为无聊经济的“钱”途无量,才成了商家不择手段争夺的蛋糕,但同时却带来了不少的消费陷阱。比如说,内地有的地方将电信固定电话原先的“嘟……嘟……”声都变成了电信的祝福彩铃,让消费者“免费享受”。两个月之后,这种“享受”并不会自动取消, 所谓“免费”的体验会自动变为收费的服务。电信方面说,他们的工作人员会问你是继续使用还是取消。只有当消费者发现上当的时候,才会有工作人员责怪你说,不想用你为什么不取消呢!

  类似的“免费享受”陷阱,消费者遭遇得太多了。 所以,现在一披上“免费”的外衣,消费者就开始“颤抖”。 “免费”体验不过是行销手段,“免费”的目的是为了收费,这把戏现在连小学生都能看穿。有位朋友说,他不喜欢“彩铃”,而是更喜欢听“嘟……嘟……”的普通铃声。这让我想起曾写过《雍正王朝》《康熙帝国》等作品的作家二月河,他至今仍坚持用笔写作。有人问他为何不用电脑?他的解释是:手擀面永远比电脑压制面好吃。 “彩铃”也许是个好东西,可如果让人用起来不踏实,那我宁愿去听“嘟……嘟……”的普通铃声。盼望规范管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