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甘肃:娃娃们看不到“大脖子”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8:28 人民网

  

甘肃:娃娃们看不到“大脖子”了
防治碘缺乏病专家张玉新介绍麻武中心小学儿童智力测试结果

  人民网平凉11月21日电记者许亚楠报道:记者跟随“食盐加碘十周年万里行”采访团来到了甘肃平凉。在麻武乡麻武村中心小学,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看不到“大脖子”的人了。

  甘肃省历来就是碘缺乏病的高发区,70年代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达85万人,克汀病2万多人。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治,截止2005年底,以平凉市为例,全市碘缺乏病现症患者比1972年减少了89.8%。据甘肃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全省防治碘缺乏病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了《甘肃省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危害规划纲要》、《甘肃省实施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意见》等规章性文件,使全省防病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省、地、县各级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保证了地方病防治任务的落实。

  其次是“碘盐示范村”活动的开展。记者此次来到的平凉市麻武乡麻武村从2001年就被列为“食用合格碘盐示范村”,通过这一活动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村委会拿出1000元钱为每户购买盐罐子1个,区盐务局为每户免费发放碘盐2斤,引发了《致麻武乡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形成了从社会到家庭,从村社到家庭、从学校到家庭的多种宣传教育渠道,使食用加碘盐知识家喻户晓。另外,社长每季度检查一次农户的用盐情况,回收空盐袋,检查农户用盐数量,每半年抽查一次农户使用情况。经过3年的建设使麻武村合格碘盐的使用率由2001年的79.82.%上升到2003年的100%,全村形成了使用合格碘盐的社会氛围。

  此外,全省完善了碘盐的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加大了打击私盐和非碘盐的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开展碘缺乏病知识宣传,普及防治知识,在中小学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碘缺乏病防治宣传网,使广大群众自觉地食用合格碘盐。

  然而,甘肃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非碘盐、私盐的冲击。由于甘肃产盐区分布广泛、又处在产盐省(青海、宁夏、西藏)的包围之中,非碘盐、私盐来源广,途径多。加上一些地方群众有食用土盐的生活习惯,或是由于经济原因买不起碘盐等现象的存在,导致非碘盐、私盐冲击仍严重。达到2010年国务院制定的95%以上县(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奋斗目标仍需要全省人民不懈的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