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9:36 南方日报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岭南大讲坛

  蒋斌周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如何按照全会的精神,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前进的方向和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持续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开发人们的智慧,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价值观就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含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态。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在一个社会的多样价值体系中,总有一种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执政党保证长期的执政地位,不能仅靠强制力来维持,还必须依靠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人民对执政党的忠诚、信仰、服从提供依据、引导和精神动力。特别是在当前价值观出现多样化乃至相互冲突,不少人出现困惑、迷茫、盲从的社会转型期,更加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动员下,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规范,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再无所适从,而认同、归依于符合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价值评判标准。同时,这种思想导向也是激励人们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希望之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前进的方向和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持续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开发人们的智慧,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达到共建共享,最重要的是使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使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的和谐。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构成它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和谐文化的建设包含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支撑。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因而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占有核心和根本的地位。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思想文化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同时对于整合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全会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最宏观领域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富民安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正确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与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取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决不搞多元化,以防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念取向,是引导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共同理想信念的内容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通过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享有富裕、民主、平等和发展成果)而达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目标。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于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一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完美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在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更加需要坚定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并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实现民族复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犹如社会的“粘合剂”,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集、整合在一起;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召唤力和推动力,可以焕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面对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和谐社会构建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时代精神代表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反映历史进步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先进思想文化,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自主、平等、竞争、效率的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性精神成为广泛共识。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入21世纪,我们要始终立于时代潮流的前列,必须紧扣世界大势和时代主题,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确立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任何民族都要通过明确的荣辱观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并作为统一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原则,才能形成起码的社会秩序,并实现社会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当前我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道德取向的多元化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一定冲击,尤为迫切需要倡导正确的荣辱观,作为引领文明道德风尚的标杆,以凝聚社会道德共识,促进改革和转型的平稳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同时对于整合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一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是矛盾统一的有机体。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了丰茂的植被,所以不能以“一元”否定或取代“多元”。然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又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这种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价值观之间既有“一元统领”、“协调有序”,又有“兼容共生”、“和而不同”的一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宽容性的统一,就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是更为重要的。在当前矛盾凸显和风险多发的时期,情况错综复杂,噪音、杂音增多,各种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严峻挑战。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不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混乱。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和谐思想文化氛围。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利的主流舆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全会指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为此,需要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统一的指导思想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必须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组织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深入开展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通过理论的创新性建设,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大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的力度,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拓展理论宣传的内容、对象和渠道,做到面向基层、下移重心、延伸触角,切实提高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社会共同价值信念的构筑,关键在加强教育。要开展中国历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大力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光辉历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人民。倡导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宣传体现现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中国人民不断创新的辉煌成就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鼓舞人民。要组织关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来引导人民。要处理好理想信念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做好扩大共识的工作,用万众一心、共创伟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凝聚人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深入人心,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普及教育,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之成为全体公民的道德共识。在荣辱观建设过程中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形成相互关爱、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注重建章立制,发挥法律法规对荣辱观建设的保障作用,形成道德教化的长效机制。

  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利的主流舆论。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认真把握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着眼于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和谐、维护稳定。强化阵地意识,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主导功能,指导好子报子刊发挥优势,掌控好对各类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管理,坚决抵制西方反动腐朽文化及有害信息的渗透,不断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者分别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省社科院精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是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课题之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