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三色鸽800多名员工——义捐六万元救助小姐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9:41 大河网-大河报

  |核心导读|

  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客套的仪式。连日来,来自全省的读者以朴素的行动和善良之心,为张庆辉和张孟洁这对不幸的小姐弟传递着爱的温暖。

  前天,本报报道了发生在省会的一件感人的事情:来自农村的小姐弟张孟洁和张庆

辉,分别被检查出患有下肢恶性骨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懂事的弟弟为了给13岁的姐姐节省治疗费,放弃治疗,睡在姐姐病房的地板上。

  报道发出后,两天来,前往病房给小姐弟捐款捐物的热心人士络绎不绝。

  本报报道更牵动着800多名河南三色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昨天上午,三色鸽人在南阳为小姐弟举行了捐款仪式。昨天下午,三色鸽公司特派代表赶到郑州,把饱含着浓浓情谊的6万元爱心捐款等送到了已回到郑大一附院接受治疗的小庆辉手中。

  在接受捐赠时,小庆辉和父亲、母亲一起向公司代表感恩下跪,懂事的小庆辉更是三次跪倒,感谢这份沉甸甸的关爱。

  场景一

  小庆辉三跪谢恩人

  三色鸽董事长:深夜打来电话要求捐款

  □首席记者郭启朝记者王勇

  11月28日夜10时,南阳市,记者已入睡。突然,手机响了起来:“郭记者,我是孙建新,我刚刚看到今天《大河报》刊登的《姐姐,我要省钱给你治病》报道。我想号召职工为姐弟俩捐款……”

  孙建新,南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兼河南三色鸽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3月10日,本报以《巨额医疗费难倒南阳“狮面人”》为题报道了南阳“狮面人”杨会民京城看病,10万元的医疗费成了拦路虎。孙建新号召员工捐出3万元;三色鸽公司还取消了原定的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将节省的7万元也捐给了杨会民,使“狮面人”得以成功换脸。

  孙建新说:“我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刚躺在床上,突然看到了床前的《大河报》。看到一版照片上姐姐痛苦的眼神,我实在难以入睡。”

  昨天上午一上班,孙建新就与三色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中商量向患病姐弟捐款事宜。孙建新说,“河南三色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河南百姓的厚爱和大力支持。现在《大河报》报道的姐弟俩遇到了困难,作为河南的企业,一个河南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张德中当即表示支持,并决定立即组织800多名员工捐款。

  三色鸽公司:800多名员工争献爱心

  昨天上午11时,在南阳市张衡东路河南三色鸽乳业公司会议室,向张庆辉、张孟洁姐弟俩的捐款仪式在这里举行。

  捐款箱前,三色鸽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捐款仪式开始后,三色鸽职工争先恐后地将早已准备好的钞票投入了捐款箱。50元、100元、400元……捐款仪式一直进行到12时许。据统计,三色鸽员工现场捐款共5万元。

  河南三色鸽有限公司是南阳供电公司的下属企业。捐款消息传到了南阳供电公司,公司总经理孔林理立即拿出1000元表示爱心。他说:“企业员工都来奉献爱心,咱可不能落后!”

  接着,孙建新、华锋等领导班子成员纷纷慷慨解囊。很快,领导捐款达到1万元。

  孙建新说:“除了捐助6万元救命钱外,我们还买了两床被子、两身羽绒服,并拿出了企业生产的‘三色鸽’牌牛奶和面包,解决姐弟俩的衣食之忧。”

  昨天中午,河南三色鸽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杨立利等3位同志带着6万元巨款和三色鸽人的爱心,开始赶往郑州。

  “爱心特使”:昨日将爱心捐款送到郑州

  昨天下午4时许,奔波近300公里后,三色鸽的“爱心特使”终于赶到省会郑大一附院。

  当“爱心特使”举着写有“河南三色鸽食品有限公司向张庆辉和张孟洁姐弟俩捐款6万元现金”的牌子出现在医院门口时,张庆辉和父亲、母亲几乎同时跪倒在地,“谢谢恩人!”他们想用这种最古老的方式表达对恩人的感谢。

  陪同“爱心特使”前来送爱心的河南三色鸽食品有限公司(注:河南三色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总经理董廷杰赶忙上前将一家三口扶起。

  当“爱心特使”们把带来的崭新衣服和牛奶递到小庆辉手中时,小庆辉“扑通”一声再次跪在恩人们面前:“谢谢叔叔阿姨,你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爱心特使”连忙将小庆辉扶了起来。大家掂着被褥、牛奶等,来到了小庆辉所在的5楼病房,许多病人和家属闻讯纷纷赶来围观。

  “我现在把6万元现金代表公司送给你和你的姐姐,希望你们早日康复,重新踏入校园!”在病房,董廷杰话音刚落,泪流满面的小庆辉又一次要跪谢恩人……

  两家治疗医院:姐弟俩病情有望好转

  昨天,在郑大一附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水少锋介绍说,根据对小庆辉脑部CT和躯体症状观察,其病情目前已趋于稳定,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治疗,小庆辉应该能够度过危险期。

  据省肿瘤医院骨外科医生介绍,医护人员对张孟洁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确认其病情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病情有可能更加好转。

  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张庆辉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他们想通过本报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达诚挚谢意:“有了大家的爱心帮助,我们全家人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小庆辉和小孟洁也借助本报向所有帮助关心他们的人表示感谢:“感谢大河报,感谢好心人,你们的恩情将陪伴我们一生!”

  场景二

  市民转乘四趟公交车送来500元救命钱

  昨天,本报新闻热线和记者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像潮水一样涌向张庆辉和张孟洁姐弟。

  “可找到你们了,我还以为你们仍在省肿瘤医院。结果跑到那里发现不在,才又赶到这里!”昨天下午3时许,11岁的张庆辉在父亲张海山和母亲孔维霞的陪同下,刚赶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一名30多岁的女子也匆匆赶到,二话没说,拿出500元钱塞到张庆辉手中。

  在记者的追问下,这名热心女子不肯说出工作单位和名字,只是称:“这不算什么,帮扶弱势群体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经记者追问,这名热心女子最终向记者“交底”:她“从郑州市航海路来,是公司的一般职员,并不富裕,每个月的收入也就500元左右”,来时“转了四趟公交车”,她觉得“自己这样做,心里非常踏实”。

  场景三

  山东人送来5000元“捐款是件快乐的事”

  记者在郑大一附院现场看到,前来捐款的热心人大都不愿意留名。山东来郑出差的孙先生在宾馆翻阅本报时看到了小姐弟俩的事情后,匆匆赶到送来5000元钱。他说,捐款不是为了“出名”,“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习惯,看到别人的不幸,就是想帮助一把。每次做完这样的事,我都感到非常快乐和满足,这些感受是金钱无法买到的”。

  昨天,郑州市南三环的一家钢材市场负责人也派两名工作人员把5000元钱交到了张庆辉的手中。两人说:“老板交代了,只能把钱留下,其他什么也不用说”。

  朴实无华的话语,让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感到一种人性的美好和朴素的光辉。

  据不完全统计,昨天一天,在姐弟俩所在的郑大一附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前往捐款的人不下两百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