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贺《廉吏于成龙》获精品剧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9:41 东方网

  陈云发作品集

  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于11月28日揭晓了,由尚长荣、关栋天等主演的京剧《廉吏于成龙》和另一台由广州、上海联合打造的杂技芭蕾《天鹅湖》同时携手进入“十大精品剧目”,这是上海文化建设的又一新成果,值得欣喜和祝贺。

  此次《廉吏于成龙》获奖,早就在我的预料之中,这是一台原创剧目,同时也是尚长荣、关栋天等联手的第二台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另一台是《贞观盛事》),而在此之前,尚长荣、言兴朋主演的《曹操与杨修》已获得过首届中国戏曲最高奖“梅兰芳金奖”(那时还未设立精品工程奖项),这样,尚长荣加入上海京剧界后参与创作、主演的三台著名大戏已“连中三元”,这在中国戏曲界恐怕是亇特例。

  此次获进入国家精品艺术工程的《廉吏于成龙》,剧目是尚长荣选定的,与以往几个戏一样,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当然,大凡上一亇戏,主演总会倾注无数精力,但为什么尚长荣却能做到几乎每个戏都能成功呢?由于我曾为他所走过的艺术道路撰写过一部44万字的专著《吟啸菊坛》,多年来又一直保持“亲密接触”,经常能听到他对戏曲艺术的精辟见解,所以不妨在此对他的成功做一点探索。

  我认为,尚长荣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他的“创新感悟”。什么叫“创新感悟”?戏曲艺术家是要创新的,人物形象要新,唱腔要新,表演动作要新,乃至舞美、音乐、服饰等都要新,但是,这个新不是无原则的一味“新”就行,而是要有悟,悟什么?就是我这个戏,是不是内在的、灵魂深处的东西也新了,有新的突破了。也就是说,戏的思想内容有没有新意,新不新,标准有两条:一是能否让戏中传达出来思想与当前的时代找到共鸣点,即艺术地传递先进的思想,而不是几十年前的旧思想、老观念。二是要研究如何让当代的观众喜欢看,这就要想办法把观众想说的话,通过艺术代替他们说出来,这样的戏,观众才要看。尚长荣完全做到了,外界的人很难想象,在选定剧目之前,尚长荣是如何把自己溶化到社会中去感悟的?可以说,他到了茶饭不思、日想夜梦的地步,最重要一条,就是考虑我的下一台戏演什么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思想性上做到与时俱进?当年他选定《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就是抓住了那时亟待解决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举国大课题”,而前几年他演《贞观盛事》,他也是看到了这个题材所传递出来的如何实现社会和谐的大主题。而《廉吏于成龙》,则是塑造了一个肯为民办事的清官于成龙。就“贞观”与“于成龙”两戏而言,我认为在思想上比前人都有重大突破,“贞观”实际上是传统戏《将相和》的发展,营造了“君臣和”、“朝野和”、“官民和”的氛围,就是讲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于成龙”则是包公戏的新发展,这出戏的意义,不只塑造了一亇为民平冤的“青天”,而在于告诉了人们,官员应当如何自律?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官?这就比传统的包公、海瑞戏又前进了一大步。而现在有的艺木家,常常忽视了思想上的创新,而只在外在形式上做文章,更不管观众想看什么戏,只考虑自己“想演个什么”、想“出一个新形象”,缺少的是感悟。

  其次,是守护传统。守护传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在创新(排原创新戏、艺术上出新)中继承传统、守护传统,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尚长荣做到了两点:一是他善于拒绝游离内容的形式诱惑,舞美上不搞花架子,坚持让戏的内容感人而不是借高科技舞美去惑人,而现在许多戏都是用华丽的舞美去弥补内容思想的苍白和编剧技巧的老套。二是他在唱腔、念白上决不突破剧种的传统。曾有人问尚长荣说:你是哪一派的?他说,我是属于父亲那一派的。他父亲尚小云是旦角,而他是花脸,怎么会是同一派?实际上,他是讲了实话:坚持父辈的传统,不去搞丢掉传统的“独立新派”,在《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两戏中,他的唱腔都很传统,没什么“突破”,但却受欢迎。而在《曹杨》戏中,他的表演也很“传统”,把铜锤、架子行当的艺术揉和在一起,我们都能从中可看到金少山、侯喜端这些大师的影子。而现在有艺术家,在进行“创新”时,把本剧种基本特色也丢了,把自己的行当也丢掉了,把不适合本剧种演的剧目也硬要去演,这怎么能成功?

  再一个,尚长荣几个戏的成功,我认为他不搞“绿叶衬托红花”,而是追求一种“群花争姸”的效果。他常对我说,假如与我配戏的另一主角或配角都比我差,我演起来就会找不到感觉,一定要满台红花,互相争姸,我的演技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才会有亮点。他与言兴朋演《曹杨》,两人配合默契,他常说,台上这戏不是排练出来的,是两个人心的交流,有时完全是即兴的,每次动作、表情都不一样,是一种完全的默契。他说在《贞观盛事》中,关怀、陈少云、夏慧华、孙正阳等艺术家在演戏中常常要“咬他一口”----即表演上的气势、技艺会“压”他一下,这就迫使他自己拿出更高明的东西去“对付”他们,这样的同台竞艺,就会滿台生辉,他常说,如果《贞观》中没有关、陈、夏、孙等高水平艺术家演,没有他们在艺术上常常要“咬我一口”,戏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他与关栋天在《于成龙》中成为“对手”,他们就能在台上互相较劲(而不是台下“较劲”),与这样的艺术家较劲,演起来真正“过瘾”。他不主张搞什么绿叶映衬红花,假如一台戏,一个龙套瞎跑,即使是大师演主角,这台戏也不算精品,这就像“神舟”飞船上有一颗螺丝没拧紧,这能允许吗?所以,他不像现在有的剧种主演,挑配戏的演员,专挑“软柿子”,以便让人家当绿叶,使自己这朵花更红,而实际上,多吃软柿子,自己的牙也会发软的。滿台是绿叶,红花肯定是粉色的,不会鲜红。要说当绿叶,大家都是,为别人配戏(包括主角)都要认真,但表演时,应该都是红花,这也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今年上海有两台戏成为精品艺术了,明年呢?尤其是话剧、越剧、沪剧这些原先的强势剧种,这两年都设出什么轰动的戏,我认为这些剧种创作人员应该多听听真专家的意见,别闭着眼睛搞戏,多想想观众想看什么戏,赶快急起直追吧。


作者:陈云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