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不能让农民集体失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4:40 南方周末

  □洪巧俊

  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近日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却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了。”我想,这句话也是农民最想说的。

  要说出这句话不容易,要有底气。如果叶敬忠没有半年的深入农村走访,手中掌握大量的资料,他就没有这样的底气敢说。

  叶敬忠还说,如果几个月前有人问他“新农村”是什么,他可能会和很多人一样,马上就能给出答案,而且看起来会非常恰当。可是,现在他不敢了。为什么不敢?因为“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从2006年2月开始历时8个月,走访了江苏、湖南、河北和甘肃4地,共收回农民的有效问卷480份,这让课题组组长叶敬忠对新农村建设有了和其他学者不同的观点。那些专家关于新农村的描述其实和农民、农村的情况相距甚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农民才最有发言权(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有一句话农民说得很经典:“让农民住别墅,牛也住别墅?”建设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按理农民最有发言权,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他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这个主体却难以发出声音,因为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建设家乡的“代言人”,这些人强势的声音把他们的声音淹没了。“当前的现状是,丧失话语权的农民不可能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没有农民声音的新农村建设也必定是纸上谈兵。”“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决策层都有必要知道,农民是如何理解新农村建设的,他们面临着什么困难,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的期望和真正需求是什么。”叶敬忠的这个忠告应该值得深思,这在实践中已经显露出某些端倪。我们总不能老是“好心办坏事”。

  住着“豪宅”却愁米下锅,是建设新村的怪胎。这类事说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却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西安北郊麻家什字村242名农民纷纷盖起了“豪宅”,但不少村民却因没有后续产业从此断了生路。姚芳香住上了上下两层新房,由于把钱用在建房和治病上,钱花光了,迫于生计,带着辍学的孩子挖野菜。广东省英德市高塘新村的42户农民就更是“爽死外母哭死女”。为建英德市“第一个别墅式农民新村”,村民负下160万元的建房债(《北京晨报》)。当乡干部要这些农民还款时说:“我们帮你们建了新房,你们应主动还款。”一老农反问:“当初你们帮我们建新房,问过我们吗?”

  这是“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调查问卷中的两组数字,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依次是:生产发展46%、生活宽裕34%、管理民主8%、村容整洁6.3%、乡风文明4.7%;农民最关注的生活问题数据依次是:收入增加、教育条件的改善、就医条件的改善,然而才是居住环境的改善。应该说,这些数据表明了农民最希望什么样的新农村了。

  建设新农村,执政者必须倾听农民的声音,加强农民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决不能让他们集体失语。(P119022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