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神童”到自由职业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1:42 人民网-华东新闻

  

从“神童”到自由职业者
曾经的“神童”如今是名自由职业者,目前在家教的岗位上实现价值。

  沈 煜摄

从“神童”到自由职业者
1982年正在上大学的张方。

  (资料照片)张方,上海首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曾被誉为“神童”。20多年过去,昔日小明星如今步入中年。在中科大首届少年大学生中,张方的道路走得最为特别

。他逃离原先分配的工厂,失去户口,走南闯北,长期打零工,在体制外游离——这段经历,让很多人认为他的人生至少不算成功。张方却很坦然:照自己的想法真实地活着,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享受到了自由发展的乐趣

  “神童”

  一个能解微积分的小学生

  虽然只有41岁,但张方显老一些,开始谢顶了,这样就突出了他的前额,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人似乎聪明绝顶。当年“神童”,而今步入中年,从18岁大学毕业“闯荡”社会,张方已是宠辱不惊。

  “我哪里称得上神童?智力与一般人无异。”也许是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张方总是先否定自己。

  在父亲张政眼里,张方不如小儿子张量聪明。

  “张方从小就老实,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很倔,认定的道理就不会改变。”按照张政的说法,正因为张方智力一般,自己在他的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精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政读到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著作《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有个观点,认为采用一定的教法,有可能把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基本观念教给比传统年龄小得多的儿童。在这样的早年,有条不紊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学习基本概念打下基础,日后加以利用,可对中学阶段的学习大有好处。”张政大受启发,开始自编教材。

  每天张方放学回家,张政就开“小灶”给他补数学。

  “所谓补课,就是教我一些超过学校教学大纲的内容。”张方说,“那个时候,基本上是白天在学校玩,放学回家再学习。”到小学五年级,张方已经学习了大学微积分、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知识。

  因为内容不一样,张方在数学上的突飞猛进,并没在小学发挥出来。惟一表现了一次,也挨了老师批评。那是张方做的一道求解梯形面积的题目被老师批错,便和老师辩论。老师说,错了就错了吧,分数就不还给你了。张方很不服气,对老师出言不逊:“你到底会不会做数学题?”接着就给老师出了几道题目,老师看了之后,面红耳赤,就把题目给了校长,要求张方道歉。张方说,从此,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非常差,在学校的境遇也窘迫起来。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向全国招收首届少年大学生。张政得知后,向中科大力荐儿子。没多久,中科大的老师来到张方的学校,对他进行测试。

  “我记得很清楚,一共来了7位大学老师。”在学校会议室,张方从上午8点多一直考到下午5点多,中间只休息一个小时。“考试时,我可以随时和监考老师交流,比如有道题目要求我用归纳法解,可我没有学过归纳法,我向老师要求用其他方法解,老师一口答应。”张方说,他感觉大学老师出的题目,思维方法更多元。

  张政说:“学校通知了家长,我就赶了过去,一看这么长时间没出来,就知道张方能够解题,考大学有戏。”

  没过多久,张方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我很开心,父亲说,我高兴得在地上打了个滚儿。”张方回忆道,“考大学是父亲一直灌输给我的目标,但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对大学概念很模糊,印象中,大学就是校园很大、很好玩的一个地方。”

  张方成为上海首位少年大学生,一时传为佳话。在上海教育界,他是一颗闪亮的明星,被誉为“神童”。但张方对这个称谓感到很惊讶,“因为我觉得自己并不神奇,只是读书比别人好一点而已”。

  少年大学生

  想造飞机,结果分到了炼油厂

  中国科技大学位于合肥,这对张方来说,意味着要把上海户口迁出去。

  当时,户口是很被人看重的。张政担心儿子的户口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要求学校将来把张方分配到上海。有了这样的承诺,13岁的张方成了中科大首届少年班的一员。

  这批孩子,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张方回忆:“那时候,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和礼物。南京一所学校的小学生寄来糖果和花生;一名解放军战士把历年获得的日记本送来,给我们当习题本;有一位人大代表,每月寄钱来,要老师买东西给我们吃来。”还有许多领导同志和科学家前去看望,鼓励他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好好学习。

  一个多月后,这批少年大学生被安排到各个系。张方选择了近代力学系的工程热物理专业,梦想将来从事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他说:“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个铅笔盒,上面印着一架飞机,我指着铅笔盒对父亲说,将来我要造大飞机。”

  大学五年级,张方所在的工程热物理专业从近代力学系分了出来,专门成立工程热物理系。据张方的说法,当时他对系里一位领导的管理方式很难接受,明确表示反对,因为少不更事,也是性格使然,还去找系领导辩论过。

  张方说,毕业分配的时候,系领导没有把他安排到上海,而是分配到了专业不对口的南京一家炼油厂。

  “南京离上海挺近,工作后还可以考研,我也就勉强同意了。”张方说,如果他像其他一些同学一样坚持,很可能就留在学校了,这也许会让他走上学术研究之路。

  毕业分配的不顺利,也许是张方走上“非典型”成长之路的开始。

  “二等公民”

  因户口问题,找不到安稳工作

  人的发展,性格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张方自认为是一个个性奔放、能接受新事物的人。

  1983年,张方在大学毕业到去工厂报到之间有一段休假。由于对工作安排不满意,张方当时决定先不去报到,企望使档案退回原籍,恢复上海户口。

  就在这段时间,他做了一件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做生意。

  “那时改革开放不久,个体户地位不高,更何况我一个戴着‘神童’光环的大学毕业生,做生意绝对是相当大胆之举。”

  当年7月,张方和朋友一起筹集了几百元,在上海批发电子手表,然后跑到安徽大街小巷兜售。张方说:“赚了一点小钱,但被我父亲制止了:那不是白读书了吗?”父亲要求他去南京报到。在离截止日期只差一天的时候,张方赶到了炼油厂。

  (下转第20版)

□本报记者 王伟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