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十载传媒教育弦歌播四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2:02 人民网-华南新闻

  日前,随着暨南百年庆典系列活动全面展开,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的“粤港澳传媒人才培养研讨会”和“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吸引海内外各路传媒精英云集,人们对这所我国高等学校新闻院系中开办最早之一的传媒学院特色品牌产生了浓厚的研讨兴趣。“60载执著传媒教育,薪火弦歌播四海。”日前,该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欣慰地感慨。

  60载打造华语媒体的“黄埔军校”

  中国新闻事业跨越几个世纪,但真正有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却起步较晚。1946年,暨大新闻系诞生于上海真如。遵循“润教泽而系侨情”的校训,几代暨南新闻人薪火相传,铸造了传媒教育“华南重镇”品牌,被誉为华语媒体“黄埔军校”。

  暨大新闻系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全国第三批较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新闻院系之一。1985年,该系获得我国第一批新闻学专业硕士点;2000年,获得传播学硕士点;2001年,该系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年,新闻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03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获得新闻学博士点。近5年,暨大新闻人共出版专著20部、教材16部,并出版了“暨南新闻传播学人丛书”和“高等学校新闻传播系列教材”。

  60年来,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培养了5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遍布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媒介。正是一批批一代代暨南新闻人执著新闻事业,传承中华文化于四海,奠定了这所华语传媒“黄埔军校”的坚实基础。

  暨大的新闻系创办初期的负责人大多是报人,这形成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一个突出的传统是注重动手能力,重视实务人才的培养。暨大新闻系首任系主任由著名华侨报人冯列山担任,1958年暨大在广州复办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请著名报人、后曾担任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杜导正筹办新闻专业。新时期,又有一批大报老新闻工作者加盟,更强化了这方面的优势。60载继往开来,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资历说得上老了,而在广东这个传媒业发达的地区,其区位优势也是明显的,可以说,是时代和环境造就了这所华语传媒“黃埔军校”。

  合而不同造就海外华语传媒精英

  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立足岭南,面向港澳台和东南亚招生,境外生人数众多。目前,该院有本科生1200人,其中境外学生约780人,境外生占本科生的72%以上。对于以境外生为主导的学生结构,董天策认为这正是该院突出的特色。有了规模后,接下来就是提升质量,争取更高素质的生源,招收更多的境外研究生。他还透露,明年春季首次招博,目前已经有台湾的新闻人报考。

  生源决定着教学模式,也体现出大学文化个性。境外生和内地生一起求学,殊途同归,合而不同,多元文化在其中碰撞和交流。这不仅活跃了教学与思想,更适应着全球多元文化的潮流和改革创新的需要。这种包容更把中华文化的血脉,融贯到专业教育,面向港澳台和东南亚学生,把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融入学习与生活。从大学文化层面上说,这构成了暨大新闻学生突出的优势与成长环境。

  优势体现特色。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在海外形成了颇富影响的华语传媒精英群体。目前该院毕业生在香港新闻媒介工作的有300人以上,澳门新闻媒介有70%的从业人员出身暨大新闻门第。在香港,暨大校友还成立了“暨大香港新闻传媒同学会”。

  为进一步突出特色,培养更多海外华语传媒人,目前该校正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本科生中引入案例教学,在研究生中引入讨论式教学。该院还将编写一整套与教材相配合的案例精品,包括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媒介管理、摄影、广播电视、广告策划,还将组织编写一套适合港澳生的教材。

  实现转型创建传媒教育学术重镇

  今年春,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这为该院建成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重镇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3年该院还获得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实现了暨南大学文科国家社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现在,学院有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和广播电视新闻系3个系,有新闻学、国际新闻、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4个本科专业。学院有6项在研的国家社科项目,有14项省部级的社科项目,媒介经营管理学科群还是广东省社科创新团队。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暨南园一代代传媒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展望未来,董天策说,学院已形成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并形成了品牌,不仅是广东省的第一,而且是整个华南的第一。下一步,要实现学院的转型,即从教学型学院到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学院,再向研究型学院迈进。

  “这是一个质变,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传媒经营管理、海外华文传媒、传媒文化与媒介批评这3个学科方向的建设,要让这3大学科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要在这些领域有主导话语权。”董天策这样具体介绍。与此相应的是,该院每年都将举办一至两个重要的中小型的高层次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加强同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联系,提升其影响力。“粤港澳传媒人才培养研讨会”和“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举办,体现着该院迈向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重镇的坚实步伐。

本报记者 喻季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