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中东政策五大失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2:09 江南时报

  11月30日,正在约旦首都安曼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同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就伊拉克危机举行了会谈。会面地点选在相对平静的阿曼而不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这一决定遭到约旦一名报纸专栏作家的嘲笑:“15万美军士兵竟不能保证他们总统的安全。”这名专栏作家还说,选择阿曼是“公开承认华盛顿及其盟友(在伊拉克问题上)遭受巨大失败”。

  美国《时代》周刊显然认同这一结论。不仅如此,《时代》深入分析了美国的中东

外交政策,认为布什政府犯下了5大致命错误,如今不得不自食恶果。

  失误一:忽视巴勒斯坦

  《时代》周刊认为,布什总统2001年初上任后,一心想削弱当时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影响力,导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谈判彻底破裂。

  直到2001年1月,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卸任交权的最后一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仍试图依靠谈判达成一个结束巴以冲突的方案。

  此前的2000年9月,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阿里埃勒·沙龙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以新一轮流血冲突。布什接任总统时,以色列民意显示,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的沙龙将在选举中获胜,担任总理。尽管如此,当时巴以双方至少仍未关闭谈判这个渠道。

  《时代》周刊说,布什总统上任后,美国不再扮演巴以之间关键的调解人角色,而是公开批评阿拉法特,支持沙龙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大肆兴建犹太定居点。

  此后,新一轮巴以流血冲突愈演愈烈。靠定点清除手段,以色列2004年杀死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和加沙地带领导人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2001年12月3日,以色列军队入侵拉姆安拉,并将阿拉法特“围困”在官邸中。自此,以色列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多次围困阿拉法特官邸,直至阿拉法特于2004年11月12日去世。200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出人意料地击败长期执政的主流派别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哈马斯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不同意放弃暴力、拒绝接受巴以业已签署的协议。巴以和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时代》周刊文章说,由于巴以无法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归还其占领的叙利亚戈兰高地也变得遥遥无期,这也使得叙利亚相当失望。

  失误二:入侵伊拉克

  2003年3月美国出兵伊拉克。布什政府做出这一决定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塞因正在寻求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将对整个西方世界形成致命威胁。

  《时代》周刊还认为,布什当时相信,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将在美国的打造之下,变成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样板。布什政府制定了“大中东民主计划”,雄心勃勃地开始“改造”中东。

  然而,这一民主计划在出发点就遭遇巨大挫折。伊拉克没有变成民主样板,反而由于教派暴力冲突频发而滑向内战边缘,成为一个失效国家。

  《时代》周刊表示担心,伊拉克的混乱局势还可能滋生大批恐怖分子,他们从伊拉克出发,渗透进一些中小邻国,利用那些国家的教派隔阂兴风作浪,导致整个地区动荡。

  失误三:错误估计伊朗

  大约在布什2001年就任总统的同时,伊朗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获得连任。克林顿任总统时期,美国小心翼翼地向伊朗伸出橄榄枝,得到了哈塔米的回应,后者呼吁美伊之间展开一种“文明的对话”。

  《时代》周刊说,布什不但拒绝继续向伊朗递送橄榄枝,反而在2002年他的第一次国情咨文讲话中,把伊朗、伊拉克、朝鲜三国列为所谓“邪恶轴心”国家。

  2005年哈塔米任期结束下台。伊朗总统选举中,首都德黑兰市市长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一举获胜。上台后,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几次讲话令美国深感不安,他公开否认犹太人大屠杀,号称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

  出于对伊朗的极度不信任,美国不能容忍伊朗发展核计划,尽管伊朗表示本国的核设施将用于和平目的。美国早已对伊朗施加制裁,布什政府更是拒绝与伊朗政府直接接触。尽管如此,伊朗的核计划依然不断取得进展。美国的强硬态度没能起到作用,不得不软化立场,认同欧盟的接触谈判策略。

  与此同时,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在伊拉克掌权,同样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在另一个中东国家黎巴嫩,同属什叶派的真主党劫持两名以色列士兵,挑起了今年夏天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长达34天的武装冲突。更令美国郁闷的是,以色列并未通过军事打击达到削弱真主党的目的,反而帮助真主党赢得更多民心。

  威望和影响力得到壮大的真主党向黎巴嫩政府发难,要求组建民族联合政府,实际是希望扩大自己在内阁中的影响。黎巴嫩内阁多数派由反叙利亚的基督教和逊尼派穆斯林政党组成,得到美国的支持。真主党对现有内阁的权力分配提出挑战,黎巴嫩现政府危机重重。

  失误四:挫伤以色列

  《时代》周刊评论,如果说保护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主要的目标,那么从眼下的形势来判断,很难看出布什政府让以色列的日子更加好过。

  沙龙执政后期开始推行单边撤离计划,为此不惜脱离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利库德集团,另立新党“前进党”。2005年8月,以色列撤离加沙,开始了单边计划的第一步。抛开巴勒斯坦,沙龙希望以色列单方面划定边界,将巴勒斯坦人彻底与以色列人隔离开来,减少来自巴方的袭击。然而,以军撤离后,仍不断有土制火箭弹从加沙发射到以色列,造成以色列人死伤。单边计划显然并不是解决巴以问题的药方。

  此外,阿拉法特病逝后,以色列和美国必须面对哈马斯,这个被美以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党派在巴勒斯坦通过合法、民主的途径当选并执政。

  今年夏天,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以军进入加沙,兴师动众却收效甚微,再次凸显出以色列靠军事优势取得的威慑能力十分有限。

  《时代》周刊认为,以色列并不乐意看到中东局势一团糟,不稳定因素在中东地区蔓延并不符合以色列利益。

  失误五:疏远全球穆斯林

  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人士对布什政府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在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问题上的立场或心存疑虑,或感到愤怒。更重要的是,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等阿拉伯盟国对美国的支持也遭到削弱。

  《时代》周刊总结说,美国的政策失误把中东推向灾难。

  一名欧洲资深外交官评价说:“中东地区从未像今天这样糟糕。各种冲突、威胁互相关联,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徐海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