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幸运和幸福的成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4:4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开篇语

  我们成都“天生丽质”,好山好水,风景秀丽。老祖宗还给我们留下数不清的珍贵遗产,都江堰、杜甫草堂、金沙……川菜、川剧……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无价之宝!守着这些好山好水好“宝贝”,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把“家”建设得漂漂亮亮,把慕名而来的客人招待得巴巴适适,“来了就不想走”。通过“创佳”,提升我们城市

的价值,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变得更加“值钱”,让大家的钱包更鼓,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好,让我们吃得更好,住得更舒服,行得更快捷,玩的地方更多。为了让大家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本报今起特别推出“创佳,老百姓得实惠”系列报道。

  成都,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试点城市,是幸运的;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是幸福的。

  创佳,一项惠泽万千人的惠民工程,它改善了成都的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同时,创佳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品质,提升着成都人的素质。

  众所周知,但凡著名的旅游城市,游人一去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旅游氛围,这氛围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几个部门和领导机关的努力,它一定凝聚着全民心血,由全民参与培育和营造。成都创佳,就是要树立这种大旅游意识,营造这种大旅游氛围,真正做到:全民参与、抓好创佳;发展旅游、全民受益。这是我们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生于斯,长于斯,报答于斯,创佳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事无巨细,成都人在改变着,并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

  创佳 蓉城掀起学英语热潮

  成都创佳的直接目标是成为最佳旅游城市,但这必须建立在城市整体文明进步的基础上,提升市民自身素质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市民作为城市的组成细胞,其一言一行、一动一举,都直接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形象。多年前,成都市民见面都是一口四川话问好,甚至在回答外地游客问路时,也不管对方是否听得懂,直端端地说着四川话,偶有说普通话者,也是椒盐普通话,让别人听了难受。创佳过程中,按照国际旅游城市的通行标准,路牌、菜单、厕所等公共设施都以中、英文双语或多语标志。为适应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方便与来蓉游客交流,许多市民都利用空闲时间加强自身学习,英语热的出现即是最好佐证,每位成都市民用自己的行动为创佳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成都正在创佳,出租车是窗口行业,学习好英语,是时代的需要。”在全国优秀文明出租车汽车驾驶员、成都市十佳出租汽车驾驶员李翔师傅的车上,CD机里播放着常用英语训练,一本《成都旅游英语100句》的小册子放在车里,一有空,李师傅总会拿出书来朗读,现在他已能和老外问好、告诉对方路怎么走等。出租车、公交车等行业还自发搞起“我是最佳旅游城市服务者”活动,把最优的服务送给每位顾客。“成都越来越国际化,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英语服务首当其冲。”李翔感触地说。

  学英语,市老年人体育协会骑游俱乐部的1083名年龄在50岁至86岁的老人更有雄心,他们每天坚持苦练英语,并于11月初在英国吉尼斯总部中国代理机构、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见证下,耳语传“佳”话,创造的耳语纪录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10月26日,图文并茂并配以CD的《成都旅游英语100句》赠书仪式举行,和旅游产业关联紧密的公交出租行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宾馆酒店业、景区旅游业、商品流通业等六大窗口行业是赠书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走进成都百个社区义务辅导旅游英语100句的学习。

  成都,这座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英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创佳过程中,成都市民如火如荼地学习英语,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以崭新面貌为创佳助力,营造成都大旅游氛围。

  创佳 让邻里间更为和睦友善

  成都是一座文明古城,水旱从人,号称“天府”。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市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带来的必定是更加文明的行为,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见面问声好,本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曾几何时,越来越陌生的邻里关系让邻居间问候少了。创佳,让邻居间更为和睦友善,相处更为愉悦。

  金牛区银沙正街33号院,从今年国庆节开始,大院里有了一条不成文的约定——见面微笑,礼貌地和每一个人说“你好”。居民惠宗源介绍说,这条约定是在国庆节期间的“院坝会”上提出来的。会上,大家都积极为社区创佳献计献策,最后决定从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做起。居民们都说,在创佳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后,大家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创佳尽一份力。

  问一声好、多一些微笑,做起来简单,却意义深刻,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旅游城市氛围,让所有来这座城市旅游的人感受到温馨和亲切,从而爱上这个城市!

  和谐包容的成都,向来讲究以礼待人。日前,杭州来蓉度蜜月的王先生及太太,在一辆公交车上,三次看见市民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的情景,他们感叹:“设置红板凳是出于人性化考虑,而市民主动给老弱让座,则彰显着城市的公德和文明程度。”

  在迈向最佳旅游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已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市民王俊勇打进本报热线倡议,希望每个人都能像维护自己的形象一样维护成都的形象,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我们的城市,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吐掉、扔掉的不仅是口痰和垃圾,更是自己的素质和城市的形象……”王俊勇说。

  据悉,11月我市命名第一批9个文明旅游街区、村(镇),并制定文明旅游公约规范市民行为,希望每个游客和市民自觉爱护现有旅游和公共设施,共同培育成都大旅游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创佳 让人变得年轻

  从7月份开始,肖家河社区广播站每天都要花1个小时来摆创佳龙门阵,新栏目“我来说创佳”面向居民征稿,半月时间,100余份反映创佳新鲜事及感受的来稿让广播站一下就火了。

  “对于创佳宣传,我一直都保持一颗年轻人的心。”今年59岁的彭华寿是“创佳通”选手中最年长的一位,比赛中他热情、生动的讲解受到游客的好评。“居民对创佳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彭华寿说,由于自己年龄偏大,身患残疾,再加之工作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导游词,当初曾想打“退堂鼓”,后来武侯区创佳办给他打气鼓劲,让他信心百倍参加比赛。老彭说,创佳比赛给了他动力,让他觉得自己更年轻了。

  为了宣传创佳,家住二十一世纪花园的粟用兰老人,挨家挨户上门发送宣传单,组织老年舞蹈队自编节目无偿演出,发动邻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老人总是以饱满热情,活跃在群众创佳第一线,很难想象,其实她是直肠癌患者。“为创佳出力,构建和谐社会这些事总要有人来做。”粟用兰告诉记者,看到城市越来越美,想到成都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后,将迎来更多客人,作为成都人,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总想为家乡做点事,病痛也就全抛于脑后了。居民都说,正是有了像粟用兰这样热心、无私奉献的市民,创佳工作在社区才开展得如此深入、广泛。

  “以前出去旅游大多都是观光,现在我更喜欢选择一些可以休闲度假、品味当地文化的地方,有效地和当地人交流沟通,并享受他们亲切善意的服务。”从北京来蓉度假的胡女士这样评价自己心目中的旅游胜地。在春熙路步行街,进商场、问路,她总能感受到成都人用普通话为她提供的热情周到服务。临别时,胡女士感慨地说,“这里的人们充满友善。”

  问路时,得到热情的答复;购物时,得到亲切周到、童叟无欺的服务……异乡人来成都旅游,总能感觉宾至如归,相信明天成都将会客似云来。

  创佳 市民幸福感提升

  成都是一座幸福感很强的城市。国内40个大城市的幸福指数统计排名,成都是全国第二幸福城市。很多外地人来成都后,都不约而同地赞叹: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2006年,对成都而言,创佳意味着什么?即用国际通行的“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进一步富民强市,打造一张“国际名片”。

  荷花池西三巷社区,原有个约300平方米的烂坝坝,杂草丛生,到处是垃圾,一下雨就成烂泥地。创佳过程中,在82岁高龄的社区“诗人”黄金凤婆婆发起下,社区筹集4万余元,将烂泥坝变成美丽的小游园,让这里的300多户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黄婆婆给社区小游园想了7个名字,最满意的名字是“佳园”:“是创佳成果园,也是我们的大家园!”正是这一举动,将来蓉考评成都创佳工作的专家组引到了社区。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丹麦人Erik由衷感叹:“成都的创佳工作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黄婆婆还现场为专家组献上了她的打油诗:外国朋友到社区,我们大家欢迎您;中欧友谊多美好,带来欢声和笑语。黄婆婆告诉记者,她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创佳信息,经常写些关于创佳的诗歌,曾因心脏病被下了四次病危通知的她今年一直活得很健康,“创佳让日子变得更美好,我真想多享受几年这么幸福的生活。”黄婆婆说。

  杜甫草堂南门旁有一个三星级厕所,状如亭子,有中、英、韩三语标志,游人可在其中听音乐、看书、打电话,没有一点异味。远看,谁也无法把这古色古香的“亭子”和厕所联系起来。市旅游局局长杨小英以游客身份到此检查工作时,一位正在拍照的成都大爷的话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以为我是来如厕的吗?我是专门来拍照的,为一睹三星级厕所的风采。”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意和自豪,市民有了这样的感慨,这个城市不可能不提升。

  据市假日办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对全市1187名游客抽样调查显示,游客对国庆黄金周我市的旅游环境满意率高达99.1%,黄金周期间受理旅游投诉则达到了历年来最低。“十一”人气最旺城市排名,成都轻松进入全国五强。

  创佳意义不只在于力争一个“最佳”的城市荣誉,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获得了一次全面的深入人心的检阅机会。作为成都城市的主人,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创佳带来的实惠以及幸福感的提升,同时真正投身这项惠民工程,尽自己的一份力。

  本报记者 张魁勇 张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