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种蘑菇“激活”小岗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8:51 中安在线-现代农村报

  薄雾的早晨,安徽凤阳小岗村西头新建起来的稻草棚子里,在整齐排放着的七层培育土层上,密密麻麻长满了白色蘑菇。昏暗而狭窄的大棚中,苗娟和父亲以及几个农民正忙着采摘蘑菇。21岁的苗娟是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学院微生物专业的大四学生,6个月前,她和同学周盘龙、王中华把户口从学校所在的凤阳县迁到了小岗村,建起了九个大棚培育双孢蘑菇,做起了“新农民”。如今,他们的蘑菇正值第一轮采摘期。而积极促成大学生落户的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则有着自己的打算:“我想借此来激活小岗村人,期待改变小岗村的现状

。”

  到农村去创业

  2006年春天,安徽科技学院下属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华奇带着学生去凤阳县城东的蘑菇大棚参观,大棚里繁星一般的白色蘑菇深深吸引了学生们。

  苗娟和她的室友周盘龙也在其中。她们俩当时就想,要是能在学校院子里种一些蘑菇,既可以学习种植技术,也可以有一些收入。回到学校,她们和学习市场营销的同学王中华聊起种蘑菇的想法,他也十分感兴趣。

  几天后,几个大学生联系上了城东蘑菇大棚的负责人张超。张超原是凤阳县委组织部的干部,下派到城东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他用自己下派时带的4万元项目资金建起了蘑菇大棚。听到学生们愿意种植蘑菇,张超很高兴,但认为种在校园里成本太高,而且校园人多不利于蘑菇生长。

  一天,学生们接到张超的电话,问他们愿不愿意到小岗村去干。原来,张超和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说起这事,正在思考小岗村如何发展的沈浩当即表态,只要大学生来,小岗将提供最大的支持。4月底,小岗村的优惠政策出来了:种植双孢蘑菇可获得每个大棚一万元的无息贷款和6500元补贴。但是因为小岗村生产发展基金必须用于本村发展,只有本村村民才能享受,因此条件只有一个——大学生们要把户口迁到小岗村来。

  堂堂大学生要做农民?苗娟他们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苗娟家在比较富裕的淮北市农村,为了能落户小岗村创业,她先斩后奏,直到贷款和土地到位、棚子都搭了一半才告诉家里。最后父母决定过来帮女儿。来自安庆开发区的王中华,他的城市户口是父母贷款买的,如今又要转到农村,父母不能接受。但王中华认准了养蘑菇,死缠软磨,父母最终默许了他的想法。“学生到农村去创业是一个方向,因此我们在制度、技术和生活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就户口问题,如果创业失败还可以迁回来。”汪元宏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创业能力低,而通过“等、靠、要”依赖政府解决就业是不可取的。

  与牛粪亲密接触

  第一次干农活的情景苗娟至今还记得——从大卡车上卸下3000多根毛竹。建一个大棚需要700多根毛竹,买毛竹已经花了一大笔钱,为了节省成本,大学生们决定自己卸。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苗娟一个人爬到大卡车上,将十几米长的毛竹扔下车,才扔了十来根,手上就起了三个水泡。“天下着雨,卸完车整个人像落汤鸡,骨头都散架了。”苗娟说。

  更让两个女孩子难受的是牛粪。蘑菇要长在稻草和牛粪上,牛粪并不好找。周盘龙告诉记者,她通过老师在学校农学院的奶牛厂找到一车牛粪,厂里看她是学生说不收钱,但要自己拉走。兴奋的周盘龙就到校门口马路上去拦卡车,但是卡车司机根本不以为这个小姑娘是雇主,都绕她而行,最后她只拦到了一辆拖拉机,司机要价150元才肯运到小岗村。

  苗娟说,盛夏时节,他们要站在铺好的堆上一层层往上垒,整个人被牛粪的味道包围着,还要用手把牛粪一块块打散。吃饭睡觉,牛粪味都围绕着苗娟,前几天她吃不下、睡不着。别叫老板,叫我小娟

  11月11日,当苗娟和记者走在小岗村友谊大道上,不时有村民问苗娟是否需要采蘑菇的人手,苗娟总是笑盈盈地说,要哇。村民问真的要吗?有几个人了?苗娟模糊地答道,已经有几个了,多你不多。村民帮苗娟采蘑菇,一斤能挣一角钱。

  “和村民相处要讲技巧,特别是小岗村。”苗娟笑着说。搭棚那会儿劳动强度大,又连续受伤,学生们就请了附近的村民帮忙,一天工钱30元。一开始,大学生们由于讲话不注意和村民起了矛盾,有时一道工序就换了两批工人,不仅影响了进度,还多支出了工钱。

  “我们慢慢学着和他们相处,一开始他们都叫我们老板,觉得特别扭,现在我让他们叫我小娟,很亲切。”不过,苗娟说,在一道工序结束后,自己拿着一摞钞票给村民付工钱,这时倒还真有些老板的感觉。

  小岗村是名村,常常有领导来视察,村民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有人开玩笑说,这里的狗都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车来了,它站在马路中间就是不让。弄牛粪等又脏又累的活儿小岗人不愿意干,而轻松的活儿如采蘑菇则抢着干。小岗村多年来一直没有大学生,今年才有一名学生考上大学文艺类专业,村民总觉得大学生有点高不可攀。看着三个大学生到村里来落户,当起农民,干起农活,他们一开始觉得“肯定不怎么样”,后来接触后有些改变。不过,在记者询问的村民中,对大学生种蘑菇前景不看好的占大多数。

  大学生能改变小岗村吗

  当年按手印搞“大包干”的严金昌对试点已经麻木。他说:“小岗村不知试验过多少回,原来我栽过桃树、桑树、板栗、柿子树等等,都失败了,我对试点很怀疑。”如果没有28年前那场担着掉脑袋风险的“包产到户”,小岗村也会像中国其他村落一样默默无闻。“大包干”后的20多年里,闻名四方的小岗村却没有太快的变化。小岗村显得十分小巧,它由小岗和大严两个自然村组成,只有108户476人,人均耕地面积3.78亩。

  笔直宽阔的“友谊大道”是小岗村的“门面”,路两边是疏间有距的松柏、广玉兰和黄杨。村外的大片葡萄园,村北那座现代化的特种猪养殖场,水塔,有线电视,甚至连每家每户的25寸彩电、厕所等,都来自上级及外界提供的援助和支持。严宏昌是村里的能人,他说,自己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先后搞了8个项目,一些带有“小岗村”字样的公司先后成立,有瓶盖厂、电子仪表厂、面粉厂、摩托车镜子厂、铜线厂等等,都没有太好的结果,一再的挫败使小岗村人在与市场的搏斗中败下阵来。“小岗村很复杂,只有通过发展来化解矛盾。”沈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2月,沈浩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同年10月,新官上任的他为寻求小岗村的发展之路,带着村干部等13人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集中参观了4个走集体经济道路致富的明星村——大寨、耿庄、红旗渠、南街村。

  2006年2月18日,沈浩召集了全村土地经营动员及征求意见大会,宣布将全村1800亩土地,除400余亩葡萄园外,全部纳入合作社,集中起来种植高效饲料和蔬菜。这个资本金为305万元的合作社,由小岗村、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滁州市粮食局作为三大股东。沈浩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村里土地零散,有一户人家就有40块土地,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资源整合。这一决定遭到了严宏昌等人的极力反对,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土地集中经营显然不符合规定,农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此后,沈浩将这一形式改为个人自愿的土地流转,大龙公司最后流转了200亩地。严宏昌指着已经翻过的土地说,这些土地一直都荒着,最近才找拖拉机来翻了翻。

  11月10日,记者在沈浩的办公室看到一份请求沈浩留在村里的报告,最后一页跟“大包干”时一样,印着一百多人的红手印,带头的就是严宏昌。“大家都想发展,但是具体怎么发展还在摸索之中。”沈浩说,他认为打开小岗人的思路最关键,因此大学生当农民创业的精神对小岗人的触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