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社论:正视艾滋、遏制艾滋,一切已经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0:26 南方报业网

  昨天下午,一个婴孩降生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临时产房,孩子的妈妈染有艾滋病毒。在这个孩子出生以前,他的父母和医生付出了很多艰苦的努力,在他出生之后,他和他的父母,还要承受更多持续的压力。但是,一个孩子的诞生总是意味着希望,对他染病的母亲来说,这希望更加珍贵。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2006年的主题是“责任”,口号仍然是“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从无意识的不知不觉到有意识的视而不见,从歧视和偏见到接纳并援助,从事不关己的冷漠到防治普及的热情——伴随着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的传播,人类终于学会了正视艾滋,并且采取主动迎击的态度。

  这主题和口号都充满了文明的精神,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理想。要正视艾滋、普及防艾知识,要使预防和治疗工作常态化,道路还非常漫长。在中国,不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在最近才开始接受艾滋病毒存在并正在蔓延的事实。要承担责任、履行承诺,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国卫生部日前通报,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就在5年前,中国官方对国内艾滋病的情况还保持沉默;就在3年前,中国卫生部还不曾公布中国艾滋病人的确切数字;就在2年前,媒体对艾滋病状况的报道,还经常会遭受到地方政府的种种阻挠。但是近两年,中国政府不再避讳谈及艾滋,而是坦荡大方地面对。不仅有国家领导人亲自探访艾滋村,关怀艾滋病毒感染者,而且《艾滋病防治条例》也于今年年初通过,于今年3月开始施行。艾滋病作为一个公共医疗卫生问题,已经光明正大地纳入了政府议题。

  在民间,一些活跃的公益组织致力于防艾抗艾的工作,做出了令人尊敬的贡献;一些以艾滋为主题的网站承担着关怀艾滋人群、普及艾滋知识的责任。但是大部分公众仍然处于对艾滋无知的状态。无知不仅意味着更大的感染风险,也几乎必然地导致对艾滋人群的歧视和偏见。前不久,防艾组织对广州的性工作者进行了培训,提出客人不戴套,不要做他的生意。这一举动有人叫好,认为这是一种开放诚恳、对社会负责任的心态;也有人骂起来,认为这是在变相鼓励卖淫。

  由于性行为是艾滋病毒重要的传播途径,所以人们对艾滋的偏见和避讳,与对性话题的偏见和避讳直接相关。中国人的性秩序虽然正在分裂为不道德的乱性和同样不道德的性禁忌,但是关于性道德的讨论总是沦为谩骂和曲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为艾滋正名,要让它摆脱隐喻的幽灵,都是一件格外困难的事情。

  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经常宁愿选择做影子人群,选择沉默,也正是因为感知到舆论的压力。那沉重的耻辱感,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他们接受正常的治疗。而那种本来毫无必要的避讳,让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屏蔽了艾滋知识,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让很多人对艾滋缺乏警惕,总以为非常遥远,结果没能尽早发现自己已经感染病毒,增加了传播病毒的几率。不论从哪一方面讲,对艾滋的偏见和避讳,都是遏制艾滋传播的大敌。然而众所周知,公众思想意识的转变总是缓慢和艰难的,那几乎需要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虽然中国人正视艾滋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虽然距离承担责任、履行承诺的漂亮志愿还相去甚远。但是一切毕竟已经开始。就像昨天刚刚从艾滋妈妈腹中诞生的那个孩子,他的生命也已经在艰难中踯躅前行。但愿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与艾滋相关的这一切,不再成为他生活的阴影。而中国和世界的抗艾形势,也能如愿以偿地走过最低谷,开始向光明逆转。

  欢迎回应(电邮:shelun@188.com博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