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儒学该不该“进”监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5:20 四川新闻网

  张麦殷建光东方言

  近日,长春北郊监狱专为服刑人员开设了“孔子讲堂”,让服刑人员学习传统国学。教材的内容,是根据服刑人员的特点从《论语》、《弟子规》中摘编而成的。据悉,这是该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教育的一次新尝试。多懂点“做人道理”不是坏事

  “儒学”的本质是教诲人们做人的道理,那么,就服刑人员来说,监狱在对其实施属于“社会规则”范畴的法律法规教育的同时,再辅之以做人基本道理的“再启蒙”,这在我看来,不但不是坏事,反倒还能使服刑人员从法律规则以外的另一角度,深层地认识自己的罪错,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行为观。退一步说,这至少也可起到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治本”的教育改造手段。

  (四川市民)

  当代知识也许效果更好

  首先,学习国学必须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这些服刑人员所受教育参差不起,他们能够听得懂吗?即使硬灌,效果又能几何?其次,教育现代普通人也实在没有必要拿这么高深的国学来,现在文化中同样有许多美德知识可以用,我认为,这些有现代气息的知识更容易教育人感化人,效果可能更好。第三,国学教育只是知识教育,关键还是生活实践,如果不在实践中提高,即使学到再多的国学知识,也只不过落一个嘴巴美德罢了。教育服刑人员,可以用一些国学知识,但是主体还应该是富有现代气息的当代知识,当代精神,我认为,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河北市民)

  监狱岂是“感化院”

  儒学是一种修养教育,对服刑人员来说,这样的教育,想达到感化的效果,可能是难上加难。《论语》、《弟子规》里面的道义和理念,并非是常人所不知晓。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样的宣传教育,其中不少还融入了法律法规之中。

  倘若在监狱里进行的国学教育可以“感化”服刑人员,那么,这些服刑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不会走进监狱。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不知道不了解这样的做人行事的道理。只不过,他们或是因利欲熏心、或是因不懂法律而抛弃了这些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再说,由一般学校中的古汉语教育,不难想象,服刑人员学儒学,很可能最终演变为学习古汉语的字词义的过程,极易忽略了对孔夫子道义理的理解和消化。

  由是观之,打着以国学“感化”服刑人员旗号的“孔子讲堂”,不管是什么本意,都难免让人产生“作秀”的嫌疑。服刑人员应该要增强的是法纪观念,应该掌握的是法律法规,因为他们缺的就是法律法规。强制改造罪犯的监狱,其教育必须要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件为教材,有针对性地对服刑人员进行刚性教育。监狱不是感化院,监狱教育还是别拿“孔子讲堂”来说事为好。(安徽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