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和谐德育 奠定人生根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5:09 江南时报

  近年来,连云港市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以“让寻常百姓享受优质教育,使每位师生得到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行为重点,选准活动载体,广拓教育渠道,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大教育力度,最大化地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身素养,该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追求实效性,夯实文明基础

  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是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保证,为此,我们花大力气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注重抓好行为习惯养成。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新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规章为准则,立足“早、严、细、实、恒”,切实抓好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力抓“两头”,一方面,抓住身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每周一星”和“光荣的升旗手”的评比活动;另一方面加倍关注“问题学生”,建立相关档案,确定帮扶对象,抓好后进转化工作,力促行为养成真正到位。此外,通过出台《北陈集镇中心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整体构建》,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体系。围绕德育目标体系整体构建,年级组长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年级德育主题,拟定月德育工作主题。加强对班会课的管理,使班会课规范化,站稳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注意纠正部分学生吃零食、乱扔乱丢、踩草坪等不良习性进一步加强校牌使用、卫生保健、学校安全以及课间操管理等德育常规工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

  (二)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从深层次上研究对策、合理施教、精心疏导。本学期,在我校网站设立“心理咨询室”,在校政教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让老师与学生直接对话,此举对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德育融入学生心灵深处收到明显效果。

  (三)继续抓好关怀教育和诚信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贴入微的实际行动让关怀围绕在每个孩子周围,让诚信植根于每个人的心坎。在校园张贴“诚信是做人的资本”、“诚信,生命因它而精彩”、“诚信,人生大厦的基石”、“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等标语进行诚信宣传,发动学生结合身边事,拟出相应的诚信标语,通过他律与自律,让诚信与关爱他人品格深深植入学生心中。

  (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讲话发表以后,我们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让“八荣八耻”进课堂,编八荣八耻童谣,掀起了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的高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关新闻媒体报道了我校加强荣辱观教育的事迹。

  (五)启动以“创建优秀班级,培养合格学生”为重点的 “课堂育人工程”。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校政教处制定学期班会课总体要求,班主任再根据年级德育目标,结合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与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会课主题,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会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合实际。

  二、体现人文性,更新管理机制

  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工作中,我们还针对学校实际,不断探索新规律,寻求新途径。

  (一)继续完善“点面结合,层层推进”的德育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纵横交错,互成网络”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全新教育网络,切实保证德育工作有序展开。

  (二)进一步完善校长负总责、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德育例会制度,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都有德育岗位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分工到班、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全面落实“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继续健全德育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班主任考评条例》,评比特色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等,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德育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开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区教育作用,促使德育工作齐抓共管,高效运行。①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校级一次,由学校领导亲自主讲,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家长专题讲座;由教师家访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同时做好记录。②办好家长学校,借助多方面力量,采用灵活的形式安排家长学校的课程。如:给家长发放教育子女的资料,给家长写信。③争取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法制、社会实践、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每学期还邀请我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镇关工委领导,举办专题讲座,如《法制教育报告会》、《知荣辱教育报告会》、《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报告会》等。

  (五)实行多元评价,发展学生个性。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校实行多主体、多方面评价学生。评选“五星少年”、“每周之星”,“班级之星”等,从激励入手,让每位学生经常带着一份荣耀、一份快乐回家。

  三、紧扣时代性,开展主题活动

  (一)扎实开展校本主题活动。围绕“我为温馨家园添光彩”这一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开设“道德银行”。“道德银行”是根据同学们良好道德行为表现,评估折算成“道德币”登记在“储蓄卡”上,作为品德行为纪录;设立道德建议箱。请学生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一项道德实践活动的建议;开展“文化垃圾清除”与系列“献爱心活动”,教育孩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开展“大手拉小手,朝着文明走”活动,动员家长们积极做孩子们的榜样,与学校、社会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开展“学做一样菜”活动,鼓励孩子们成为家庭“小帮手”;开展“绿色监督岗”、“环保小卫士”活动,号召同学们保护环境。

  (二)开展专题月、专题周教育活动。活动紧扣时代主题和学生生活实际,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把准时代脉搏,关注热点,如3月份开展学雷锋、学先进与“四文明”活动;4月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5月份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与成才教育;6月份开展小能手活动;9月份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和献爱心活动;10月份开展歌颂祖国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对改革成就的了解,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心,激发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阳光爱心活动。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全镇有10000人左右外出务工,是全县外出务工典型镇,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两大新主题。一方面抓住“六有工程”契机发展寄宿部,让留守儿童充分享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使贫困学生茁壮成长。自2003年以来,连云港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一如既往资助我校贫困儿童;2004年,省文化厅、县财政局相继在我校成立春蕾班,每年出资3万元资助贫困女童;2006年,毛庚年老先生引资香港智华集团50万元,在我校捐建教学楼,并每年出资3万元设立师生奖学基金。2006年,聚龙·阳光花苑朱正达董事长资助我校50名学生每人150元……

  (四)开展感恩教育。“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这是新学期以来我校学生每天都要完成的固定“作业”。这种把感恩、反思作业纳入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体系的做法在家长中引起了良好反响。

  (五)深化“我能行”体验活动。体验教育活动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小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四个方面的要求,将“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增强了活动实效,增强了学生做生活强者的信心和勇气。

  四、凸显主体性,建设育人文化

  (一)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校园里有催人奋进的读书名言,有赏心悦目的书画作品,有“八荣八耻”、“每日三问”等宣传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绿化,花香飘溢,书香满园,创设一种和谐的读书环境。在校园的走廊让师生自行设计了读书标语与图案,展示栏上展示学校评选的“阅览之星”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利用网站等宣传媒体及时将学生的读书体会文章刊登出来,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和网站,充分发挥网络、阅览室、广播、橱窗、板报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大力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宣传先进的时代文化,努力使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先进典型人人学习、个个传颂。

  (二)建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各班级围绕书香校园建设,设计富有个性、充满内涵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里有真我风采展示,有阅读之星评比,有阅读心语征集……各班还设计了自己的读书口号,让无声的墙壁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三)引导家庭文化。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通过发《告家长书》、编印相关材料、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

  (四)创设“知书明理”光荣,“爱校爱生”高尚的人际文化环境。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品牌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实干精神,铸就陈小师生的“朝气、大气、底气”。从而努力让每个跨进校园的教职工充分领略浓郁的学术气息。

  近两年,连云港市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获“连云港市德育先进校”、“灌南县书香校园”、“灌南县安全文明校园”、“灌南县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有50多名学生分获市、县三好生、优秀学干等。《江南时报》、《苍梧晚报》、灌南电视台等媒体曾多次报道该校。

时良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